> 新闻中心   > 乡村振兴 > 正文
2024-2-7 9:30
分享到:
【春暖乌鲁木齐】传统年俗“搅热”米东龙年新春
画糖人、做冰糖葫芦、画年画、绣“福”字,演节目、下象棋……连日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广泛开展各类春节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呈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详细]
2024-2-6 10:35
分享到:
【今日时评】文化自信是“群众村晚”的鲜明底色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一场又一场热闹的“群众村晚”在乌鲁木齐各处火热上演。村民们唱身边事,演身边人,道家乡美,赞新生活,展示出了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美好画卷,营造出浓浓的年味...[详细]
2024-2-6 10:23
分享到:
【春暖乌鲁木齐】“群众村晚”舞动乡间烟火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热闹非凡的活动现场、乡情民俗的别样演绎,一场场“群众村晚”,热闹了乡村,拉满了年味儿。[详细]
2024-2-6 10:18
分享到:
2024-2-6 10:03
分享到:
2024-2-6 10:03
分享到:
2024-2-6 10:02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走进乌鲁木齐最大的户外集市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镇惠农集市,是乌鲁木齐最大的户外集市。每逢周二赶集,近千家商户云集于此,丰富的商品和亲民的价格吸引周边数万人来到这里,或品尝喜欢的美食,或选购廉价实惠的...[详细]
2024-1-10 9:54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天山脚下 乡村冰雪如画
1月5日一早,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红雁湖村靠近青格达湖的一处空地上,乡村冰雪游乐项目负责人李景彬正指挥工人修整冰场。[详细]
2024-1-9 10:11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点点手机可养鸡 鸡蛋扫码可溯源 智能化蛋鸡养殖基地“老路子”走出“新天地”
点点手机,既能及时获知蛋鸡养殖圈舍的温度、湿度等数据信息,还能根据相关标准及时为圈舍通风、增湿、消毒……[详细]
2024-1-8 10:35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乡村课堂”走俏 村民学“技”忙
在家门口学技能、跟上电商浪潮学直播……眼下,在乌鲁木齐周边乡村,与时俱进、形式多样的乡村培训,如同开在家门口的“乡村课堂”,丰富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通过知识改变着生产生活。[详细]
2024-1-7 10:52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达坂城虹鳟鱼开年销售火爆
1月2日一早,市民李晓东就来到北园春海鲜市场采购,此行的目的是购买达坂城区地产的虹鳟鱼。[详细]
2024-1-3 10:10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供销+”助力特色农副产品抢“鲜”销售
以往,依靠农户个人,很难将农产品直接送到城区市民的手中。但如今,在达坂城区供销社的助力下,众多农户与供销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农户与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一座连接的桥梁。[详细]
2023-12-26 9:43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元旦临近 大棚鲜花俏
眼下,在达坂城区西沟乡多彩园艺花卉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内,长寿花、大丽花等花卉已进入盛花期,一簇簇花竞相开放,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风景。花农们忙着采收、整理,“备战”元旦市场。[详细]
2023-12-22 10:51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新时代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样板村美在哪?——本网全媒体记者探访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星火村
宽阔整洁的乡村道路、崭新漂亮的农民新居、规划整齐的耕地……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星火村的生态美景,在冬日里依然壮丽如画。[详细]
2023-12-20 10:25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90 后”电商达人返乡创业记
“暖宝宝贴122单,发和田;网红台灯23单,发库尔勒;3头快充充电线67单,发乌鲁木齐……”[详细]
2023-12-19 10:59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慧养鱼”开启乡村振兴致富门——走进米东区水循环高密度生态水产养殖育苗基地
室外是冰天雪地,室内却是流水淙淙,鱼苗自在畅游……12月5日,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羊毛工镇卧龙岗村的米东区水循环高密度生态水产养殖育苗基地,一个个水产养殖恒温棚内是一派欣欣向荣的...[详细]
2023-12-6 10:29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加盖“厚被子”囤足“过冬粮”  达坂城区多举措保障牲畜过冬
给牲畜的圈舍加盖“厚被子”,为牲畜囤饲草料,连日来,面对降温天气,达坂城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兵分多路,深入农家圈舍,为养殖户送去“温暖”。[详细]
2023-11-27 10:51
分享到:
【走进乡村看振兴】用好衔接资金赋能乡村振兴 米东区15个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完工
近日,随着米东区铁厂沟镇天山村和羊毛工镇红雁湖村数字乡村建设项目完工,米东区的15个助力乡村振兴的衔接资金项目全部完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详细]
2023-11-27 10:49
分享到:
2023-11-17 12:1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