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新疆地州 > 正文

一草一木皆育人 石榴花开满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乌鲁木齐市校园中走深走实

核心提示: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连日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多所学校,所到之处,教育工作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融入日常,一草一木皆育人。

{2E03E005-174E-4afe-BC59-441A7C60A8B8}

市第66中学书法教室内,教师正在指导学生写毛笔字。(全媒体记者刘薇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刘薇)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连日来,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多所学校,所到之处,教育工作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融入日常,一草一木皆育人。

夯实教学主渠道 打造“大课堂”

“乡间小路成了柏油路,运送的瓜果飘香千里……”3月14日上午,市第66中学思政教研组组长丁晓川正在检查学生的“说家乡”作业,孩子们以图文视频多种形式展示家乡的变化。

市第66中学是自治区疆内初中班首办学校,学生来自全疆各地。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市第66中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教学,润物无声地讲道理。

“思政课上老师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们主动搜集、寻访家乡变化,自然而然地感受政策惠民。”丁晓川说,学生的作业令人欣喜——学生阿依尼尕尔·吐尔洪展示了喀什古城的新旧变化,旅游发展促使更多“创客”来古城开设旅拍点、民宿,大家生活日新月异;学生阿依夏·艾麦提江讲述了脱贫干部来村里宣讲、给农作物找销路帮助村民增收的经历。

一份份作业背后,是学生们的观察和思考,字里行间表达着感恩与认同。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立足实际寻找素材,让思政课通过形象化、通俗化、接地气的语言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起来’,从而启智润心。”丁晓川介绍,全校教师精心梳理各学科内容,覆盖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全部学科,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等内容,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市第39小学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群,深挖语文、美术、数学、科学、劳动等课程的内在联系,设计了校本课程《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智慧》,在三、五、六年级试点教学。

市第39小学美术教师梁启明说,各学科老师一起备课,选择了《醉翁亭记》一文,语文老师解析文中对建筑的描写,数学老师则带领学生计算复刻醉翁亭的缩放比例,美术老师教学生手绘古建筑纹样、设计制作雀替等。

“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梁启明说,跨学科项目式教育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巩固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增进文化认同。

构筑校园新场域 孕育“大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积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场域。

走在校园,一草一木皆育人。市第66中学校史馆内,各篇章分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以及党和国家不同时期对教育事业发展给予的支持。

市第66中学办公室副主任张燕茹介绍,校史馆是所有学生入校的第一站,通过这些来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间时分,师生来到书法教室,提笔临帖;历史社团教室内,四壁展示着历朝历代的文物图像;手工社团教室内,摆放着学生用软陶自制的馕、葡萄等手作。

“这些都是学生钟爱的校园打卡地,我们将中华文化基因的内核景观化,赋予校园一景一物以教育意蕴,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市第66中学信息资源科主任陈永斌说。

市第41中学创新全景式、沉浸式的育人场景,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节,学生身着传统服饰赏花灯、猜灯谜、对对联、剪团花,感受文化之趣。

市第41中学德育主任南江介绍,学校开设了剪纸、武术、书法等社团,定期举行中华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教育品牌 构建“大平台”

采访中记者发现,各学校将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构建起育人大平台。

自治区天山英才杜飞熠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杜飞熠执教26年,近两年负责天山区思政学科的教研工作。最近,他和天山区团结社区合作,办起了周末思政课堂,为社区的学生和居民授课。

“最初是辖区的青少年来听课,渐渐不少家长也都来听,现已成为社区的‘金课’。”团结社区主任姜伟说。

市第76小学将“课堂”搬进博物馆、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观礼研学活动;市教育系统主办的“祖国情中国行”研学实践活动贯穿全年,分批组织学生赴故宫、中国科技馆等地研学实践……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同心同向,在潜移默化中铸魂育人。

一些学校也开始探索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

最近,市第39小学的“和谐之音”社团成立了,面向三至五年级学生教授扬琴、古筝、热瓦普、艾捷克等各民族传统乐器。“各民族乐器同奏一曲,唱响和谐之音,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脉相连。”该校音乐教师迪力努尔·吐尔迪说。

市第39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郭宁介绍,学校还通过举行开学礼、幼学礼、成童礼等引导学生学习中华礼仪,利用周末、寒暑假组织学生参与研学实践知史明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让石榴花开满校园。

    法律声明:新疆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详细]
责任编辑:张彬彬
0
 热评话题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
 华龙网  深圳新闻网   新疆网  厦门网  青岛新闻网  泉州网   大连天健网  杭州网  中国宁波网  温州网  大洋网  桂林生活网  星辰在线  扬州网  胶东在线  西安新闻网  昆明信息港  中国兰州网   银川新闻网  哈尔滨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  海口网  长江网  伊犁新闻网  北方网  青海新闻网  金羊网  福州新闻网  洛阳网  舜网  丝绸之路在线  合肥在线  太原新闻网  宝鸡新闻网  广安在线  名城苏州网   中国张掖网  大华网  遂宁新闻网  舟山网  湛江新闻网  中原网   开封网   张家口新闻网  长城网  广安新闻网  大足网  中国徐州网  深圳市企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