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贺江
“看着‘津和班’逐渐成长为和田地区优质教育的特色品牌,心里无比自豪。”8月12日,董梅说,援疆三年自己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收获更是成长,也让她的教育人生有了更多精彩。
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董梅接到了援疆工作的出发通知。年近八旬的母亲握着她的手,含泪嘱咐道:“安心去和田,我会等着你回来。”带着对家人的惦念,董梅来到和田地区,担任天津“组团式”教育援疆教师团队总领队、和田地区第二中学(天津高级中学)校长,开启了三年的援疆工作。
董梅和学生谈心(拍摄于2021年4月)。梁丽摄
“三年援疆路,我将用真情、智慧、奉献,为津和两地教育的交往交流交融铺路搭桥,让和田地区更多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临行前,董梅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初到和田地区第二中学(天津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天津高级中学”),董梅认识的第一个学生叫木海热木·木塔为甫。木海热木在同学们眼中是幸运的,因为她是同学中第一个实现“微心愿”的人。
“微心愿”活动是由天津市天津中学发起的一项两地学生交流活动,首批收集了来自天津高级中学学生的20余张“微心愿”卡。这项活动,是董梅到和田后持续推进的一项工作。
木海热木从没走出过和田,她的心愿是:想听天津大学教授讲一堂课。
得知木海热木的心愿后,董梅在校园里帮她录了一个小视频,并把视频传给天津中学校党委。不久后,木海热木收到了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教师讲座的全程录像光盘、暖心寄语和爱心礼包。
援疆初期,董梅立即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前期筹备工作中,主动承担了近百页考试工作手册和演练流程文稿的制定和校对任务。她精心打造每学期的教学工作启动表彰大会、每月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每周的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从不懈怠。
援疆期间,董梅用实际行动把“让和田地区更多孩子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变为现实。她赓续打造“津和班”品牌,坚持采用“全学科包班”模式,引领“津和班”逐步成为汇集天津优质教育的“示范班”,让和田地区学生享受天津优质教育的“高平台”。连续两年,“津和班”学生高考全部达本科线。
在“津和班”带动下,2021年,天津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在策勒、于田、民丰三县共打造了20个“津和示范班”,并将这种方式延展到了初中、小学学段。
“‘津和班’的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都来自援疆教师。但这样的班,却是有‘对手’的。”董梅介绍,在学校,本地教师按不同教学理念带若干个班级,与“津和班”在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方面互相比拼、取长补短,有效提高了更多本地教师的业务水平,推动了学校综合发展。
对此,天津高级中学教师米日班·阿布拉江深有感触地说,董梅带领的援疆教师团队给学校带来最大的变化,是把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了教育和管理的各方面。援疆教师团队中,有的援疆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语英勤学组”“数理好问组”和“生化质疑组”,整理汇总学生各科错题,集中约请任课教师进行答疑;有的援疆教师用快人一步、乐在其中、教学相长、育人无形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教学或借助实践活动,给学生们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近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一所所耳熟能详的高等学府,都有来自天津高级中学毕业生的身影。
“天津‘组团式’教育援疆教师团队共有11支队伍,分布在和田地区多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些学校,把我们探索实践出的经验带到这些学校,就能留下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董梅说,援疆工作虽已结束,但她会继续为和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