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新疆地州 > 正文

40余万字自传体小说《荷花梦》记录时代发展变迁 古稀老人笔下的烟火新疆

核心提示: 每天清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翠泉路蓝波湾小区,78岁老人马雁慢跑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

QQ图片20230609111207

长篇小说《荷花梦》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后,78岁的业余作家马雁仍然保持着每天“码字”的习惯。

QQ图片20230609111217

“从作品的叙述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发展的脉络,土地改革、互助组、统购统销、合作社,直到改革开放后乌鲁木齐城市发展变化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作品中都有或深或浅的交代和描述记录,这种编年史式的述写,使整个作品获得一种恢宏的空间,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境界、格调和品位,同时也使得作者的个人奋斗史有了更深的意义、更高的价值。” ——著名作家赵光鸣

新疆网讯(□文/图蔡俊)每天清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翠泉路蓝波湾小区,78岁老人马雁慢跑的身影都会准时出现。

小区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还是位每天“码字”的业余作家。近日,马雁的长篇小说《荷花梦》由新疆文化出版社出版。在78岁高龄成功出版长达40余万字且质量颇精的长篇小说,引发了读者的关注。

这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但又不仅仅限于自传。马雁将自己大半生的人生故事与时代紧密结合,这使得《荷花梦》极具特色:她虽然讲述的是个人经历,但同时又将个人命运紧紧地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以及乌鲁木齐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

时代发展氛围的巧妙营造,让非名人传记足够精彩

《荷花梦》讲述了主人公荷花的人生故事。

荷花出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其个人命运与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休戚相关。历经家庭变故坎坷,18岁来新疆乌鲁木齐,从成家再到工作,后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从商并获得成功,全书向读者揭示了有梦想就要去追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生哲理。

这本自传体小说虽非名人传记,且长达40余万字,但因为写得很有技巧,且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读来像是在观赏一部电视连续剧,轻松且津津有味。

故事从1948年起开始讲述,每一篇章之前,对年代和当年大事都有大致交待,这是马雁在写作时很别致的地方。

在讲述荷花一家如何加入农业合作社一节时,开篇这样写道:一九五五年秋后,农村互助组要联合起来成立初级农业社。上级规定:入社自愿,出社自由,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荷花在乌鲁木齐开始有创业想法的章节里,开篇如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电视屏幕上做着“穿皮衣既防寒又潇洒”的广告……宝林夫妇恰巧赶上了这个好机遇,星期天不休息,在“小工房”里忙碌着。

而在荷花生意越来越旺和孩子有小分歧的章节里,则是这样开场的:二十一世纪初,社会上流行穷穿呢子、富穿皮子。无论任何人,只要穿上一件皮衣,就好像有了身份、地位似的。

……

这样的交待,既清晰又明快,让人很快进入到年代氛围中,且转换如剧场,书中人物的人生,也一幕幕拉开,自然不生硬。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马雁在叙述语言上也下足了功夫。她努力从群众语言中汲取营养,大量民间语言的应用增加了叙述的色彩感,避免了过程交代的枯燥乏味和冗杂繁琐。

“这种干,那种干,不如老农一畦蒜:这种工,那种工,不如老农一畦葱”“从小没有娘,到老命不强”“衣服不差一柳,鞋子不差一韭”“上边一天吃个牛,经不住下边的小眼流”“天下无数有情人,满眼都是无奈人”“有本事的当官掌权,没本事的管锅管碗”……如此等等,这类顺口溜式的群众语言,形象、风趣、诙谐,马雁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而除了叙述语言上的追求,在悬念的设置、叙述的迂回上,马雁也聪明地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技巧,使作品始终对读者保持有吸引力,这在一位非名人传记的小说当中,实非易事。

一本书40余万字,写了三十年

荷花的原型就是马雁本人。她出生于山东禹城县一个农民家庭,18岁时进疆,安置在乌鲁木齐,先后从事过纺织工、营业员、教师等工作,后在新疆皮草毛皮工业公司退休。

写书是马雁从小立志想做的事。虽然家境贫穷,父母离异,她没有受过很好的文化教育,但是她天资聪颖,且似乎总有一种力量推动她将自己从小的艰难境遇用文字写出来,以纾解心中苦痛。

“到了乌鲁木齐,我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周围不再有那么多家事缠绕,心中敞亮了,就想把那些开心事写下来,让自己有足够可以回味的‘甜’。”马雁说,直到二十世纪60年代末,她有了难得的机会在自治区文联工作了一年多,和作家们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之下她对写作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爱读书也是从那时开始养成的习惯。四大名著、古籍典故、当代小说,只要能够找到的书,马雁全都要读上一读。

45岁时,马雁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故事,“那时打拼得有些成就,生活条件好了,就开始写这本自传,而这一写就是三十年。”直到2020年,全书才全部完成,此后修改无数次,直到今年出版。

《荷花梦》的故事线,展现了时代发展的过程。马雁不是专职作家,她没有足够的知识体系去规划如何创作一部年代小说,但她每年都花一些业余时间记录身边故事的习惯,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丰厚的内容和资料。而大量阅读中华经典名著,也为她的写作提供了足够的参照和学习样本。

不少书写新疆的作家,都把目光聚焦在对大美新疆风貌的自我感受和当下烟火生活的体察中,马雁却独辟蹊径,将自己78年的丰富阅历,放在时代大发展大变迁的背景下,将人生故事巧妙融入到各个时代发展节点当中,这样的写作,将作者个性与读者共性打通,让读者产生极大共鸣和共情。

这里太美好,我想要时时刻刻赞美新疆

在新疆的生活,是马雁写作中独具华彩的重头篇章:在皮革厂上班的荷花,无意中改装碎皮子制作精美的钱包、手套,这一商机让荷花一家走上致富道路,且成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法宝。

这是马雁的亲身经历。“乌鲁木齐是我的福地,我来到这里以后就像获得重生,无论是经商还是写作,总有灵感和来自各方的助力,即使有过艰难困苦,但眼前总是亮堂堂的。”她说。

18岁那年冬天,刚下火车的马雁眼中的乌鲁木齐一片白雪茫茫,行人骑着小毛驴在寒风中踽踽独行。“60年过去了,现在只要一下雪,大队扫雪车轰隆隆开过来,一个小时就清理得干干净净。到了夏天,你看看,现在的乌鲁木齐有多美。”她指着自家窗外一片绿地,那里一片青翠,繁花盛开。

“我前两天还乘地铁从南门一直坐到机械厂,舒适得很,既快又方便。”她笑着说,这在60年前是不敢想象的。

中国大地上,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处可见。马雁说,自己有幸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奇迹,更有幸的是,能将参与到这场伟大建设中的普通人的人生,原原本本、真真实实地书写出来。

现在,马雁又在着手写一部电视剧《新疆人》的剧本,这部剧,她的视线仍然集中在乌鲁木齐普通人的身上,“新疆太美好了,我就想写这么多年里,我眼中所见新疆的发展,新疆人的生活,我总有一种创作冲动,想要时时刻刻赞美新疆。”她说。

    法律声明:新疆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详细]
责任编辑:崔丽娜
0
 热评话题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
 华龙网  深圳新闻网   新疆网  厦门网  青岛新闻网  泉州网   大连天健网  杭州网  中国宁波网  温州网  大洋网  桂林生活网  星辰在线  扬州网  胶东在线  西安新闻网  昆明信息港  中国兰州网   银川新闻网  哈尔滨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  海口网  长江网  伊犁新闻网  北方网  青海新闻网  金羊网  福州新闻网  洛阳网  舜网  丝绸之路在线  合肥在线  太原新闻网  宝鸡新闻网  广安在线  名城苏州网   中国张掖网  大华网  遂宁新闻网  舟山网  湛江新闻网  中原网   开封网   张家口新闻网  长城网  广安新闻网  大足网  中国徐州网  深圳市企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