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数字报 | 加入收藏夹
首页>>专题>>2014年一月专题>>乌鲁木齐晚报创刊30年>>祝福晚报
 站内 

单尔宾:希望再创佳绩

来源:新疆网原创  作者:刘盼   2014年01月29日 12:15:50

  新疆网讯(记者刘盼) 现今81岁的单尔宾老人,曾经捧着首张乌鲁木齐晚报这样问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话既是问自己,也是问这张新诞生的报纸。 

  单老是乌鲁木齐晚报创刊者之一,曾任乌鲁木齐晚报副总编辑。 

  他说:“晚报今天的成绩说明,晚报成为了读者希望他成为的样子。希望晚报长风破浪,在新媒体时代走出发展的新路子,再创佳绩。” 

  这是希望之春 

  1982年11月,单尔宾和其他四人一同参与了乌鲁木齐晚 

  报创刊筹备,五人实地去学习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等媒体的运作模式。“我们的第一间办公室是在西大桥的一间地下室,层高也就1.7米左右,个子高的都得猫着腰进出,办公室只有几张旧桌子。”单尔宾回忆道,随后他们在小西门附近租了半层楼,好歹能抬起头走路了。 

  单尔宾记得,当初招募的第一批记者30多人,有老师、公安干警、公交公司工人、企业宣传干事,摄影记者是从二道桥一个照相馆找的照相师傅,基本上都是高中、大专学历,没有一个科班出身的。“就是这批年轻人,经过培训,成为了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打造出了首张晚报。” 

  这是光明的季节 

  创刊后的一段时间,“我们都特别紧张,想知道读者的感受。”单尔宾说,那段日子,报社员工们见到熟人必问的一句话就是:你看晚报了吗?“其实,下一句想由衷问一句,你觉得咋样。” 

  让晚报人骄傲的是,做了一番“市场调研”,得到的反响具体如下:新闻界的评价是这样的,晚报的稿子写得有生气,活泼,没有框框,既传达了党的声音,又贴近了百姓生活;读者普遍认为,生活气息浓厚,终于有了一份老百姓自己的报纸。 

  单尔宾说起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时候很流行一句话:咱们晚报见!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百姓遇到纠纷,相持不下的时候,就到晚报来说理。晚报从创刊开始,定位精准,践行着‘用主流声音讲述市民生活’的宗旨,在读者心中扎了根。” 

  红山塔下、刺玫瑰以及副刊的一些栏目,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甚至新疆当时颇有名气的摄影家、书画家、作家都以“把作品发表在晚报上”为荣。

  光明的季节开始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 

  2013年5月7日,乌鲁木齐晚报报业大厦在红光山会展大道核心区奠基,乌鲁木齐晚报社历经30年发展、转型,成为了打造新闻、文化产业链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厦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双塔结构,地下3层,地上裙房5层,办公塔楼25层,建筑总高度99.9米。工程投资约8亿元,预计2016年交付使用。 

  奠基当天,80岁的单尔宾在效果图跟前站了许久。硬件条件的改善令老人欣喜。令这个老媒体人慨叹的还有晚报日新月异的社会影响力,无论是派员参加世界杯、奥运会,还是举办各种大型国际赛事,无论是坚守媒体人本色办好报纸当好文化的传播者,还是与水磨沟区合力打造新疆7坊街,都是乌鲁木齐晚报不断拓展发展领域、谋求更大发展的坚实步调。 

  30年来晚报从没有出现过导向差错和重大失误,成为乌鲁木齐地区强势主流媒体…… 

  单尔宾说:“晚报发展的30年不是一帆风顺,其中起起伏伏,最终通过了读者和市场的双重考验,拥有今天的成绩实属不易,这跟领导班子的创新勇气和管理理念分不开,跟报社每个员工的辛苦奋斗分不开,我相信晚报的明天会更好。”

  责任编辑:刘彬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法
新ICP备100012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新)字第6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3110483)
Copyright © 2004 - 2012 www.xinjiang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和镜像
新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