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在米东区长山子镇湖南村福寿居艺术馆,湖南村的艺术家们聚集在一起商讨展览事宜。(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4月5日,在米东区长山子镇湖南村福寿居艺术馆,游客正在参观艺术家张建生的绘画展。(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宋建华)简约的中式门楼,门口放置两座拴马桩,院中两层小楼古色古香……春风渐暖,行走在米东区长山子镇湖南村,门头挂着福寿居艺术馆匾额的建筑引人注目。
像这样的艺术馆、工作室,湖南村正在打造的还有9个,涵盖影视创作、文学创作,雕塑篆刻、绘画书法、工艺美术和艺术收藏等。
以众多艺术家入驻创作为核心,湖南村将打造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乌鲁木齐市历史文化艺术名村。
是什么样的独特魅力,让众多艺术家选择这个小乡村?记者走进湖南村,去解密这里的乡村文化振兴密码。
文艺风吹进小乡村
4月5日,在湖南村村委会办公室,一场艺术家入驻签约仪式正在举行,11位艺术家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签订了入驻协议。
按照协议,入驻的每位艺术家不仅有租金补贴,还能享受村上文旅产业收入分红。
“在恬静安逸的农村有一方创作地,还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乐意让艺术回归乡土。”入驻活动发起人王伟中说。
拥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级文物鉴定师等众多头衔的王伟中是米东人,还是作家、音乐家和歌手,擅长文旅策划设计,是米古里西域水游城和贡米巷特色文旅项目的主要策划设计师。
签约完毕,王伟中带领大家到福寿居艺术馆参观,这是村中第一个打造完成的乡村艺术馆。
福寿居艺术馆负责人张建生是一位书画家、收藏家,也是湖南村村民,在外打拼多年后回到村上建了艺术馆。
艺术馆面积480平方米,分为工作室、展厅和收藏室等。
“我还将继续完善艺术馆,打造成创作、展览的乡村艺术阵地。”张建生说。
不远处是王伟中正在打造的艺术工作室,面积35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已具雏形。
“工作室今年将打造完成,这里将成为艺术家创作、交流和展示作品的基地。”王伟中说。
“这是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蛋雕代表性传承人魏登军的工作室,将建成蛋雕等非遗展示基地”“这是米东区书协美协理事米新哲的工作室,将建成篆刻艺术基地”……沿着主干道继续往前走,王伟中指着一栋栋已经挂牌的艺术室挨个介绍。
在一栋正在装修的民居旁,电影导演鱼小文跟大家分享了他在村中打造影视基地的规划。
“这是我的影视工作室,我将以工作室为依托在村中建一个集拍摄、参观和体验为一体的影视基地,让游客在这能圆一个武侠梦。”鱼小文说。
目前,第二批签约的艺术家有6名,另外还有米东区旅游协会及相关企业正在商量入驻事宜。
按照计划,湖南村将在今年初步建成艺术门类丰富、艺术机构齐全的乡村艺术基地。
和美乡村产生溢出效应
为何如此多的艺术家看中了湖南村这个小乡村?
首先得益于湖南村悠久的历史。借助较为翔实的文献资料佐证,王伟中曾做过湖南村历史考证。
“湖南村在清代还是一片沼泽湿地,是左宗棠部将刘锦棠奖励给麾下一位将士种植水稻的区域,因该将士祖籍湖南,大家便以湖南人居住地称呼该地,地名一直流传至今,逐渐演化为现在的湖南村。”王伟中说。
村党支部书记代学勇说,湖南村之前一直种植水稻,村民还保留着湖南人爱吃辣的传统。
指着干净整洁的村子,王伟中说:“艺术家的乡愁,大概就是这样的和美乡村。”
村庄的小路上,平坦干净的柏油路纵横其间,外立面整洁统一的农家小院优美宜居,家家户户门口花草已开始露头……一幅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呈现在眼前。
受益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湖南村实施了道路维修、上下水和燃气入户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更完备、公共服务更便利,环境面貌变美变靓变干净。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湖南村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艺术家入驻工作,通过历史文化艺术来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曾一起在中国艺术创意小镇北京宋庄镇开过工作室的王伟中和米新哲说,在这里找到了宋庄的感觉。
“艺术家崇尚宁静、悠闲的工作环境,要生活成本低,还要有艺术家聚集的氛围,宋庄符合这个条件,湖南村也符合这个条件。”王伟中说。
长山子镇还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由村党支部主导成立湖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来盘活闲置房屋,统一规划打造历史文化艺术名村。
闲置房屋成了乡村文化馆、艺术工作室,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筑巢引凤”,村民们拍手称快。
艺术家到村上租房子建工作室,村民们刚开始都在观望,当张建生的福寿居艺术馆建起来时,大家都动心了,争相到村委会去登记闲置房屋。
将闲置小楼租给艺术家的村民李金花说:“老房子成工作室,能收租金,还能吸引游客,大家都受益。”
长山子镇党委委员马婷说,长山子镇党委和村“两委”不仅制定了详细的艺术家入驻优惠政策,还积极制定湖南村历史文化艺术名村规划。
有政策、有支持、有规划,艺术家和企业纷至沓来,一个有形有魂的历史文化艺术乡村正在悄然崛起。
艺术赋能更深远
参观完工作室,王伟中与米东区文联主席李文强、长山子镇党委委员马婷、湖南村党支部书记代学勇等聚在村委会办公室,共同商量历史文化艺术名村打造事宜。
“这是历史文化艺术名村的第一版规划方案,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代学勇拿出一本设计图册说。
长山子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直面问题,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推进湖南村历史文化艺术名村的规划建设工作,打造特色鲜明的示范村。
马婷说,他们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帮助梳理房源信息、签订租房合同,用制度形式保障入驻艺术家的权益,让大家能进来、留得住、能长远。
按照规划,村上将建设村史馆、农耕文化区、研学基地等,同时配套游客服务中心、红旗大食堂。
“我们还将湖南村的打造纳入长山子镇一乡一品生态文旅产业打造中,对整村全方位整体升级打造,凸显艺术乡村的示范特征,让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活力更足。”马婷说。
作为湖南村历史文化艺术乡村的总策划、总设计,王伟中脑海已经有了方向。
“我们可以对标北京宋庄镇,推动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共存,并积极融合现代元素,因地、因时制宜地将现代文化元素有机融入乡村原生文化中,使乡土文化展现出现代化的新面貌。”王伟中说。
按照王伟中的计划,村上艺术空间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每周举办一次乡村艺术节,开展艺术创作、展览、教学等活动,还将积极发挥新媒体传播作用,打造乡村文化“打卡”地,提高知名度吸引国内外的艺术家和游客。
李文强说,作为乌鲁木齐首个以艺术家聚落为特色的村落,该村还要发挥好特色鲜明、艺术门类众多的艺术家作用,以村民闲置房屋改造为切入点,探索出一条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米东区文联将持续加大对当地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积极组织一批各门类艺术家深入挖掘乡村独特的文化基因。”李文强说。
长山子镇还注重统筹艺术人才引进、生态环境建设和组织建设,以湖南村为引擎,带动整个长山子镇文旅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打造历史文化艺术名村,归根结底就是让乡亲们过上好光景。”代学勇说,“等历史文化艺术名村初具规模后,村民的人均收入将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