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新疆地州 > 正文

【走进乡村看振兴】农技专家下田间

核心提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连日来,春耕由南向北渐次推进,新疆部分科研人员摩拳擦掌,奔向麦田、前往温室、走进果园……科研和服务热情在田间地头被点燃,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农业科技和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成为现实。

O4IVJ69EYI05@F9YQERZHYH

3月27日,在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高产示范田,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疆冬麦团队负责人方辉(左一)进地查看后,给麦田搭配了一套“营养餐”。(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江斌伟)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连日来,春耕由南向北渐次推进,新疆部分科研人员摩拳擦掌,奔向麦田、前往温室、走进果园……科研和服务热情在田间地头被点燃,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让农业科技和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成为现实。

麦田搭配“营养餐” 让麦苗促弱转壮

蓝天下的麦苗青青,柔软的身姿随风而动,如同绿色晕染过的海浪,绵延向远。

这片麦田有700亩,位于喀什地区疏勒县巴仁乡,是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高产示范田。眼下,小麦高度超过10厘米,进入拔节关键期,是需水需肥重要节点。

“这片麦田长势旺,10公斤氮肥足以;那片弱,需要20公斤氮肥,再补点叶面肥。”3月27日一早,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疆冬麦团队负责人方辉进地查看后,给麦田搭配了“营养餐”。

“专家揭榜挂帅,咱心里踏实。”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尤铁龙如是说,并采纳了方辉的建议,让麦苗实现促弱转壮、控旺促壮,保持田间一致性。

这是来自田间又回到田间的“榜单”,解决了企业难题。2023年启动的《南疆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是《自治区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项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作为主管单位,由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发榜,新疆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揭榜,为期3年。

“繁育早熟、高产、优质的小麦是我们育种人长期努力的方向,这次我们要完成引进小麦资源350份,并审定早熟、中强筋小麦品种2个,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要‘拼一把’。”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南疆冬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黄天荣说,通过科企合作,资源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直接在企业落地,为种业振兴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

“科技密码”赋能 温度湿度“一机掌控”

“温度25℃,湿度57%,加工的番茄苗很快就能出棚。”3月29日13时,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一片区主任张玉林在办公室打开手机上的温湿度实时监测App看过后,放心地说。

自治区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昌吉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去年3月落户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基地温室面积140亩,折合标准棚105座。项目建成后,充分发挥自治区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资金、专家等优势,弥补季节性蔬菜短缺等问题,提升农民收入。

前两天,新疆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院长许红军等人又来到这里,查看温度湿度实时监测、苗期促根壮苗试验等各项试验进度,进行技术指导。

在一座座温室内,安装的温度记录仪正在运转,每个温室内都是绿油油一片,主要以繁育加工番茄苗为主,达6000万株,待4月底移栽。

去年以来,许红军团队对当地的蔬菜主栽品种进行全面调研,了解了当地种植习惯和市场需求,为后续的品种优化和推广提供了科技支撑。

“有了专家的指导和高科技产品助力,我们告别了‘看天种地’的传统方式,学会了手机监测温度和湿度,也学会新的栽培模式和品种全面更新。专家在这里开展的苗期促根壮苗试验,苗子比往年都长得壮,丰收有指望。”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一片区主任张玉林说。

专家“把脉问诊” 老果园改造焕新颜

一抹阳光洒下,花芽萌动。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四分场十三队几位村民,与从乌鲁木齐赶来的梅闯等果树专家站在改造完成的果园内,仔细观察苹果长势。

“多亏了技术服务队,在梅闯老师的现场讲解和指导下,我们学会了正确管理新品种,悬着的心也落地了。”阿克苏地区丰庆园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民超说。

梅闯是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目前参与或主持苹果相关科研项目7项,依托“天山雪松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后备人选”项目等,主攻苹果分子生物学与育种工作,经常深入基层,点对点、手把手指导果农,帮助农户系统学习和提升。

这座果园建成有15年了,树体交接,透光透风性差,属于郁闭低效果园,“大小年”结果现象比较严重,产量不稳定,“小年”结果时最低产量在800公斤左右,让杜民超等人心急如焚。

得知果农的需求后,梅闯组建团队第一时间前来支招,为果园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改造方案,针对性开展了隔行挖除、高接换优、重修剪等技术模式,对果园改造修整,帮果农嫁接新品种,很快完成老果园更新改造200亩,并合理搭配了土壤、水肥营养、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

几天后,老果园焕发新颜。新嫁接的果树可以当年成花,第二年或第三年直接见效,产量可观,最高亩产达到1000公斤。

杜民超看到果树枝条错落有致,树枝透光,笑着说:“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产量和品质大大提升。”

梅闯说,农技下乡只有更精准,才能让产业发展少走弯路,为林果业持续提质增效、果农持续增收增产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要从站在田边看到带着群众干,依托新疆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支持,在科技支撑下不断取得突破,带动果农增产增收,实现农业科技和基层需求的精准对接。

    法律声明:新疆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详细]
责任编辑:石金岭
0
 热评话题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