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新疆地州 > 正文

【德耀乌鲁木齐】治沙专家徐新文三十多年如一日:为沙漠公路披上“绿丝带”

核心提示: 近日,新疆文明网公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新疆候选人建议人选,乌鲁木齐市治沙专家徐新文入选。

O4{J$(AW6]4`%`)YXY5I5CB

1993年,徐新文(左一)和团队工作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K%3[Z3K191[~SBYTWPZ_WCB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研究员徐新文在进行试验。(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牟敏)近日,新疆文明网公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新疆候选人建议人选,乌鲁木齐市治沙专家徐新文入选。

今年61岁的徐新文是此次敬业奉献类候选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他三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坚守沙漠研究和防沙治沙第一线。

在多数人眼里,沙漠是荒凉的,但是在徐新文眼里,沙漠却是灵动的。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一条长436千米、宽约80米的“绿丝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徐新文是这条“绿丝带”的设计者。

2月21日下午,记者在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见到徐新文时,他正在准备哈萨克斯坦一项目中防风固沙技术专项的验收工作。按照年龄,徐新文已经可以退休,但在去年他办理了延迟退休,希望将手中承担的国内国际项目都完成,继续为防风固沙作出努力。

被誉为“沙漠公路防沙治沙第一人”的徐新文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前往还未修建的沙漠公路,是1992年的正月,还没过正月十五,他就和同事出发前往库尔勒,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参与了沙漠公路选线和防沙设计这两项任务。虽然当时研究人员已经初步确定了沙漠公路的线路走向,但还是要到现场根据沙丘高矮、风向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公路的具体线路。

扛着仪器 在茫茫沙漠测地形

为了合理设计防护体系,徐新文带领团队沿着公路在两侧200米的范围多次进行地形测量。“那时候测地形全靠人扛着杆子、扛着经纬仪,深一脚浅一脚地翻过一座座沙丘。”徐新文回忆道,从最开始的确定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同时进行,再到选定植被到试种到全面种植,共用了14年时间。

“沙漠公路的修建只用了两年多,但防沙工作一直在继续。”徐新文说,在公路修建之初,他们先使用芦苇秆在路基两侧形成草方格,保证道路能够正常建设以及建成后的初期使用,但要长期防沙护路,还需要建设生物防治体系。

从1992年开始,徐新文团队就着手开展引种及相关试验,最后锁定耐盐性能较好的柽柳、梭梭等几种植物。之后在基地内试种再扩种,到2003年形成全面种植的方案。

“2003年6月17日批准立项。”徐新文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也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他们的沙漠公路防护林项目正式立项。随后,团队在沙漠公路沿线布井108口,为沙漠公路披上了长436千米、宽72-78米的“绿丝带”,创造了国际治沙领域的奇迹。

徐新文团队长期工作的植被筛选基地,现在已经成为沙漠植物园。徐新文说,沙漠植物园占地300多亩,先后引进过400多种植物,最终成活200多种。这里也为后来的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种源和苗木。

走出国门 为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添绿

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徐新文看来,防沙固沙方面,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徐新文也致力于将中国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的技术成果推向国际。自2006年至今,徐新文已前往非洲20多次、前往中亚30多次,通过联合研究、试验等形式,提升中国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技术的国际影响力。

徐新文和团队研发了亚寒带中纬度荒漠草原生态屏障建设技术体系,建成哈萨克斯坦首都圈23公顷生态屏障示范基地,技术成果受到普遍关注。

他们创新了5项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技术,成功建立了机械防沙新材料快速固沙、灌丛化草地生态修复、低海拔丘陵区集水恢复林草等5个示范基地。联合共建“泛非绿色长城研究中心”、获批科技部“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建设技术示范型国际合作基地,实现了中国防沙治沙与生态建设技术在全球干旱区的引领与示范。

徐新文说,中国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各领域。作为一名治沙人,他也将身体力行,为绿色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持续添绿。

    法律声明:新疆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详细]
责任编辑:石金岭
0
 热评话题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