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新疆地州 > 正文

三百多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乌鲁木齐市共话绿色丝绸之路

核心提示: 9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乌鲁木齐市举办。论坛邀请了国内外3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包括多位两院院士。论坛于昨日结束,通过主旨报告、六场平行分论坛和圆桌论坛,共同研讨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梁乐)9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乌鲁木齐市举办。论坛邀请了国内外3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包括多位两院院士。论坛于昨日结束,通过主旨报告、六场平行分论坛和圆桌论坛,共同研讨丝绸之路经济带绿色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简称“新疆生地所”)联合自治区科协、自治区科技厅等国内15家单位共同举办。旨在总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在生态、资源和环境领域科技合作中取得的丰硕成就,培植未来接续发展的新动力。

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沈其荣等八名国内外院士专家,分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农业与粮食安全、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生态修复与治理等领域的最新成果。

论坛期间还同步举办了“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合作成果展,展现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

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介绍,近十年来,研究所与中亚和非洲国家聚焦干旱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挑战,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新疆生地所在世界干旱区生态资源环境领域的合作基础和影响力。此次论坛的举办,将继续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五国务实合作,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提供科技支撑。

继续阅读

新疆科研人员让“中国智慧”走向国际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梁乐)9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我市举办。在紧凑的会议间隙,参会专家学者纷纷被“一带一路”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合作成果展吸引,这里集中展现了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

作为国家部署在新疆、面向世界干旱区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简称“新疆生地所”)的成绩颇为亮眼。近十年来,研究所与中亚和非洲国家聚焦干旱区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挑战,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中国智慧”走向国际。

助力哈萨克斯坦首都圈筑起生态屏障

针对哈萨克斯坦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亟待解决的林木衰败、劣质土造林困难等技术问题,2016年,新疆生地所联合哈萨克斯坦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了植物引种筛选、苗木繁育种植、林带优化与可持续管护试验示范研究。

经过持续多年的科研合作,建立了集观测、试验、示范为一体的生态屏障科技支撑平台,成功筛选出8种适宜生态屏障建设的造林植物种,创建了亚寒带荒漠草原造林技术模式,建成了23公顷试验示范基地,为哈萨克斯坦首都圈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了颠覆性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

遏制天山野果林退化开“药方”

天山野果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育热点区域之一,是多种果树(苹果、杏、核桃、樱桃李、山楂等)“祖先种”分布地,也是人类珍贵的天然果树基因库。过去二十年,爆发的严重病虫害及人类过度干扰导致天山野果林大面积衰败,局部区域树木死亡率高达80%,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

针对天山野果林大面积生态衰败、多种果树“祖先种”受胁严重的问题,由新疆生地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十余家科研单位,开展了中亚野果林的退化状况调查、野果林退化生态系统修复及重要基因资源抢救性保护的研究。

通过五年的科研攻关,科研人员取得了显著成果。明确了新疆野苹果是世界栽培苹果的祖先,阐明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野果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取得重要理论创新。构建了野果林关键种与伴生种的人工繁育与种苗抚育管理技术体系、野生果树人工栽植更新技术体系、野果林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复壮示范区2000公顷,退化野果林生态系统得到显著恢复。解析了新疆野苹果抗寒、抗病及类黄酮代谢分子机制,创制高类黄酮红肉系列苹果新种质,极大促进苹果产业发展。

助力咸海生态危机治理

新疆生地所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中亚盐碱土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进一步强化国内外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综合集成,为咸海生态危机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项目实施,在乌兹别克斯坦建成现代节水农业试验示范区1处,耐盐碱植(作)物种质资源圃1处,筛选引种耐盐碱植(作)物30余种,并配套建立了快速繁育技术。

科研人员在新疆相似环境建立了规模化重度盐碱地生态治理综合示范区,植被盖度由不足5%提升到85%以上。项目研究内容已申请发明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形成研究报告2份,培训乌兹别克斯坦科技人员100余人次。联合研究建立了集技术研发、人才吸聚、技术推广等于一体的国际合作平台。

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说,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干旱区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研究所诚邀各国各界高端人才携手合作,共同搭建开放平台,探索合作新领域、新机制,促进实现更高质量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科技合作。

    法律声明:新疆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详细]
责任编辑:赖宇萌
0
 热评话题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