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 | 从运输一条线到贸易一张网——乌鲁木齐市双港片区描绘对外开放新图景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多式联运中心,工作人员使用正面吊车吊运集装箱。
在中铁联集乌鲁木齐中心站站台,货车从首列“粤新快线”铁空联运货运专列(广州—乌鲁木齐)转运集装箱快速短驳运输到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航空物流港进行安检、报关,经转航空货运包机运输至欧洲。
蓝天白云下的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记者牟敏 唐红梅)从单线物流到立体网络,乌鲁木齐这座深居内陆的城市正以非凡魄力破局突围。依托陆港、空港、综保区“三区联动”发展战略,乌鲁木齐双港片区加速成型。
各功能板块协同发力,政策红利深度叠加,铁路、航空、公路立体交通网络持续织密,多式联运体系高效运转,城市对外开放能级节节攀升。昔日远离海岸线的亚心之都,正向着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经济合作中心的目标加速迈进,书写着新时代内陆开放的精彩篇章。
港兴通四海,陆港启新程。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铁轨纵横交错,一列列身披“天山号”标识的多式联运班列汽笛长鸣,沿着钢铁丝路驶向中亚腹地;在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满载特色林果、棉纺制品的货运车队有序通关,接驳远洋货轮后直抵东南亚市场;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全货机群满载跨境电商货物腾空而起,以银翼织就的空中走廊,架起直通欧洲的贸易桥梁。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
“天山号”品牌班列持续创新
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犹如现代“钢铁驼队”,跨越万水千山,畅通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黄金动脉”。在这条国际物流大通道上,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正以创新为笔,书写内陆开放的崭新篇章。
2025年5月20日,一列满载50组集装箱的新疆“天山号”多式联运品牌班列从乌鲁木齐集结中心缓缓驶出,标志着首列“集结中转运输”班列正式发运。箱内装载的汽车零配件、家电等货物,即将开启横跨亚欧大陆的旅程。这一创新运输模式的启用,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物流降本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新疆国际陆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班列事业部班列操作组经理陈志介绍,传统运输模式下,货物抵达乌西站后,需经历卸车、二次配车、重新装车等繁杂环节,不仅运输效率低下,还易造成货物积压。而“天山号”的“集结中转运输”服务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实现全流程优化:每组货物为客户节省约1713元成本,运输时间缩短48小时,较普通班列时效提升20%,一举破解传统运输难题。
作为陆路开放门户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坚持走在创新前沿。自2023年11月启动“天山号”品牌班列建设以来,已累计开行超900列,创造多项行业突破:全疆首列全程时刻表班列开通,运行时间压缩超60%;中欧方向(俄罗斯)汽车整车专列、中亚跨境电商铁路班列等特色业务相继落地;全国首批试点出口货物公铁联运测试班列(乌鲁木齐-喀什-乌兹别克斯坦)成功开行;全国第二个经国际道路运输联盟(IRU)认证的TIR集结中心在乌鲁木齐揭牌,进一步完善国际运输服务网络。
凭借一系列创新成果,国际陆港区先后获批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中欧班列五大集结中心示范工程之一。截至2025年4月底,累计开行中欧(中亚)班列约9400列,年开行量占全疆八成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丝路物流“主力军”。
“国际陆港区将持续强化向西开放的枢纽功能,全力打造要素集聚、平台集成、经济活跃的亚欧黄金通道核心枢纽。”乌鲁木齐市双港片区筹备组陆港服务局临时负责人钟荷花说,未来将以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深化陆空联动发展,加速构建陆空联运国际枢纽港,让这座内陆城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乌鲁木齐综保区
区港联动加速新业态落地
综合保税区既是开放门户,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
近日,一批国产汽车从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顺利出关,得益于综保区的创新政策,这批汽车通关流程和时效都得到了提升。
作为这批货的发运企业,中世运(新疆)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世运国际物流)扎根乌鲁木齐综保区,享受到了便利。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杜博介绍,去年10月起,海关、综保区联合铁路等部门,将综保区“保税功能+口岸作业功能”创新性地延伸至铁路集装箱场站。在此背景下,首创的“智能出区+图定班列”商品车出境模式应运而生,企业整体通关时效大幅压缩80%。
杜博说,企业已与7家汽车生产企业达成深度合作,车辆生产出来后,可直接从各省通过铁路运输直达乌鲁木齐综保区,并在此统一办理手续,高效完成退税步骤,享受保税政策,实现多方共赢。
去年以来,乌鲁木齐综保区牵头完成了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经开功能区块全部7项改革试点任务,创新推出《进口铜精矿“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综保区智能出区+图定班列”商品车出境模式》两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
——“口岸+卸货地”通过将海关检验环节后移至企业卸货地,使通关时效压缩60%以上,带动全年电解铜、锌锭等保税贸易额突破6.5亿元,同比增长140%。
——商品车出境模式创新打造“智能出区+图定班列”体系,综保区升级园区辅助管理系统及副卡口系统,打造支持24小时验放的“智能卡口”,实现通关时效压缩90%以上,运输成本直降30%,全年出口整车7274辆。
——相关经验被自治区政府发文推广,截至2025年5月16日完成保税物流进出口值11.23亿元,拉动综保区新增保税物流进出口值7.08亿元,同比增长160%。
乌鲁木齐市双港片区筹备组综合保税局保税业务科临时负责人务强介绍,在油画保税展示、农机保税维修、保税租赁、跨境电商“1210”黄金饰品保税进口入区等新业态相继落地综保区的基础上,乌鲁木齐首条跨境电商直播外网开通。今年年初,综保区自贸金融再增新模式,新疆自贸试验区首笔“综合保税区存货质押”贷款成功投放。
今年4月,国际陆港区与综保区“区港联动”发展,实现首列出口货物集装箱班列开行。
“我们将巩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以综保区制度创新优势为牵引,加速构建面向中亚的保税物流枢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务强说。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
多条新航线持续增开
跨境电商是外贸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支撑力量。
5月21日,一架满载51吨跨境电商货物的国际货运航班从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起飞,经停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后,飞往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成为新疆首条飞抵波罗的海地区的国际货运航线。
乌鲁木齐—塔什干—塔林国际货运航线开通,进一步丰富了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的国际货运航线布局,为中欧跨境贸易搭建起高效便捷的空中桥梁,有效降低单票货物运输成本,助力中国企业拓展北欧市场。
新疆万盛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亮介绍,得益于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海关的便利化措施,新航线填补了新疆至波罗的海地区的航空物流空白,使公司能够直接对接北欧电商平台,提升北欧用户的购物体验,帮助外贸企业更好更深拓展北欧市场。
互联互通意味着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畅通。今年1到4月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09万人次,同比增长0.84%;完成货邮吞吐量8.29万吨,同比增长了63.35%,其中国际货运3.05万吨,同比增长了569%。
乌鲁木齐市双港片区筹备组空港服务局临时负责人鞠慧介绍,以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为牵引,正在积极发挥陆港、空港、综保三区联动,打造集国际物流、高端制造、商贸服务、开放合作于一体的空港核心区。
围绕机场建设,布局五大功能区块。——机场生产功能区,重点发展航空功能性服务业,集聚航空总部,做强航空维修、航油加注、航空培训和其他航空配套支撑等机场生产功能。
——航空物流产业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业,做强航空运输、仓储物流、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快件物流等物流五大领域,融入前沿科技,打造高效智能的现代化航空物流体系。
——航空文旅商务区,重点发展临空现代服务业,构建国际化临空经济生态,提升临空经济活力。
——航空高端制造区,重点发展航空新材料、航空部件维修及制造等航空高端制造产业。
——航空配套生活区,建设宜居宜业的航空城。
“目前,我们正全力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航空枢纽。”鞠慧说,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的合作,充分发挥乌鲁木齐空港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区联动
共推特色产业发展
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全域开放大格局,乌鲁木齐推动陆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三区联动”,将通过整合不同枢纽节点的功能优势和政策红利,形成协同效应,助力更高水平开放和产业发展。
最近,多家企业正在为入驻国际陆港区相邻的新项目——白鸟湖临港工业产业园做准备。
白鸟湖临港工业产业园是新疆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正重点布局跨境电商、跨境贸易、跨国仓储物流等业态,将建成“外向型经济新高地、出口加工聚集地、跨境电商集散地”。
随着乌鲁木齐市双港片区的成立,白鸟湖临港工业产业园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产业园建设与招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枢纽综合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包辉说,目前园区招商已实现零的突破,招商达到30%,其中以小家电企业制造出口为主。后期将持续加速生活商务、总部基地的建设,吸引汽车零配件、纺织服装、小商品加工等领域多家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并开展国际合作,拓展亚欧市场空间。
周边产业园区的发展,正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带动辐射作用之一。
今年前4月,乌鲁木齐综保区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1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保税贸易额10.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5%。
务强说,在双港片区的推动下,当前,综保区正加速推进电解铜、铜精矿等大宗商品保税进口扩容,预计全年新增保税进出口值35亿元。通过稳定开行中亚方向商品汽车出口图定班列,全年计划出口整车不少于1.2万台;出口汽车配件、汽车组件(KD件)20列1000(TEU)。2025年力争达到350亿级外贸平台。
同样,乌鲁木齐空港也在积极推进产业培育方面的工作。
鞠慧说,空港核心区要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维修、跨境贸易、仓储物流、飞机融资租赁、保税航油加注、临空加工制造等产业。将通过拟定产业规划、培育重点项目等,系统构建临空产业发展体系,推动飞机拆解、航空部附件维修及制造等业务开通,完善航空产业链条。
三区联动的新格局新模式,让更多重点企业看到了机会。
乌鲁木齐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作为自治区和乌鲁木齐两级重点项目,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纺织服装产业链配套、大宗商品贸易、终端产品商贸、跨境电商及外贸综合服务、设计研发、文旅和会展策划及运营服务等。
该园区正在规划建设航空文旅商务城项目,位于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南侧,是乌鲁木齐空港核心区的重要窗口之一。
乌鲁木齐国际纺服中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张建介绍,该项目将构建集航空主题乐园、国际文化体验、免税购物、度假娱乐于一体的“陆上邮轮”式航空文旅商综合体,为国内外来疆旅客提供一站式娱乐和高品质体验。
——航空文旅商务城的开发建设,将通过“文旅+商务”的双轮驱动,推动机场及临空区域从“过境通道”向“中西亚消费目的地”升级。
——将依托免税购物与国际会展功能,强化面向亚欧地区的资源吸附能力。
——将构建“机场-产业-城市”共生体系,为区域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张建说,未来,在乌鲁木齐双港片区高标准建设的宏伟蓝图指引下,航空文旅商务城将逐步形成“航空+文旅+商务”多业态联动发展的特色园区,打造成为新疆面向中亚的区域性门户与首府经济文化新地标。
乌鲁木齐市双港片区筹备组成员,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委常委、管委会副主任(副区长)王子欢说,双港片区将建立健全激发各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海关、铁路、兵团、自治区相关国企、市属各部门及两个开发区的职能作用,围绕仓储分拨、物流运输、贸易服务、外向型加工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同时,在规划制定、土地利用、产业布局、政策出台等方面及时开展协商,形成各方协同、上下联动、多元参与的推进双港片区发展工作新格局。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回望,乌鲁木齐的变化,不止于一条通道的打通、一座航站楼的落成、一个项目的开工,而在于它用实际行动重构了“内陆”的概念与角色。
乌鲁木齐这座“枢纽之城”,如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远的布局、更主动的姿态,成长为中国内陆崛起的一种路径、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