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在新疆科技馆,市第14小学的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我愿以身许国——王淦昌生平事迹展》。 (全媒体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盖煜 实习生周秋邑)当150名中小学生走进新疆科技馆,聆听科学家的故事、模拟火箭升空、体验科学仪器,思政课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化作了指尖流淌的科技脉动。
5月20日下午,乌鲁木齐市“知行思政之旅”场馆里的思政课系列活动走进新疆科技馆,这场活动由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主办,新疆科技馆、沙依巴克区委宣传部、沙依巴克区教育局承办。
16时,科技馆一楼展厅内,新疆财经大学教授、新疆慧德书院创办人衡振华以互动提问的方式开启这堂思政课。“请问同学们,如果按照时间排序,从古代到近代,都有哪些你知道的科学家?”衡振华的问题刚抛出,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
“我喜欢学习天文知识,我知道一位先秦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叫甘德。”市第14小学二年级(5)班学生苏者溪举手作答。
“老师曾经告诉过我们,钱学森爷爷的回国船票上,写着‘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今天,故事里的科学家们突然变得鲜活起来,这比在学校课堂上学习更有效果。”苏者溪说。
市第14小学四年级(4)班学生于潇然参与到了现场实验小游戏中,他要尝试用一口气将一个两米长的塑料袋吹饱,可是试了很多遍,都做不到。
在现场老师指导下,他换了一种方式,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扒开塑料袋,在距离袋口5厘米处缓缓吹气,然后2米长的塑料袋奇迹般地鼓了起来。
“老师告诉我,这是运用了伯努利原理,空气是流动的,隔着一段距离往袋口吹气,由于低气压和高气压形成了一个气压差,袋口周围的高气压空气就会随着气流进入塑料袋。”于潇然的回答,也为现场同学们揭了秘。
在“冲上云霄”体验区,学生们操纵着模拟火箭发射台,看着自己组装的“长征五号”模型呼啸升空;“大气魔法”实验台前,十几个小脑袋挤作一团,看着普通矿泉水瓶在老师手中变成“空气炮”;5D影院里传出此起彼伏的惊呼声,学生们的座椅随着银河探索的影像剧烈晃动……
沙依巴克区委宣传部干部张顺远说,在2025年新疆社会科学普及周里,他们开展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打破课堂时间空间限制,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用科技的温度焐热历史的厚度,让家国情怀在中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乌鲁木齐市“知行思政之旅”场馆里的思政课系列活动启动将贯穿全年重要时间节点,形成“一月一主题”的思政教育矩阵。今后乌鲁木齐市将以“讲、诵、唱、演、展”等方式,带领老师和学生们走进乌拉泊古城、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历史纪念馆和公共文化场馆,推出更多有吸引力、体验感参与感强的活动,力争每个场馆都打造一堂“场馆里的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