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官方微博
新疆网抖音号
眼界新闻客户端

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
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
官方微博
新疆网
抖音号
眼界新闻
客户端
首页 > 新疆新闻

红色教育+非遗传承 这场研学有“料”又有效

时间: 2025-05-16 08:40:09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兵团二中经开校区(市第156中学)的学生在体验推独轮车运送“物资”。

非遗制作。   (全媒体记者唐红梅 通讯员孙偲洋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唐红梅 通讯员唐瑞)“现在有一项紧急任务,需要用独轮车把‘物资’运送到一线,明白吗?”“明白。”“出发!”

接到任务的学生们立即行动,三人一组,先将装有“物资”的麻袋一一搬上独轮车两侧的筐内,再由一人推车,另外两人扶筐,他们绕着一个个障碍物,小跑着前行……

这是近日一堂研学课上的场景,共青团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委员会联合兵团二中经开校区(市第156中学)的200余名八年级学生,前往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和1413基地鸾翔集非遗研习社开展研学活动,追溯红色足迹,感受非遗魅力。

在“独轮车支前”的比赛环节,八年级(14)班的赵培旭和同学们默契配合,掌握了推车技巧。

“推独轮车看起来容易,操作起来难,车轮容易打滑,方向也不好控制,难以想象革命先辈是怎么用它运输物资的。”赵培旭感慨道,这样的体验非常有意义。

活动中,15个班级的学生化身“红色战队”,在竞技中深切体会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团结奋战精神。

在“井冈山挑粮”环节,同学们两人一组,用扁担挑起装有沙袋的箩筐,沿着指定路线接力运送。

八年级(11)班的刘晟褀在同学的帮助下,将扁担挑在肩上,慢慢站起,调整步伐,尽力保持平衡。

“刚开始感觉肩膀很疼,但一想到红军战士当年挑粮上山更辛苦,我就咬牙坚持下来了。”刘晟褀擦着汗说,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农耕体验区里,同学们撸起袖子、卷起裤脚,在脚踏米舂的“吱呀”声中,在筛玉米粉的“簌簌”响里,感悟了“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中,泛黄的老照片、斑驳的物件与现代科技展陈交织,让同学们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

雷锋生平展里,泛黄日记里的字字句句,诉说着“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初心。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19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博物馆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戴团徽、拿上团员证的新团员高举右拳,在团旗前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誓言铿锵有力,胸前团徽闪耀。

“这种可触摸的红色教育,可以让孩子们沉浸式地了解历史,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兵团二中经开校区(市第156中学)副校长张立萍说。

随后,学生们又来到非遗研习社。

在桑皮纸制作工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大家现场授课,从理论讲起,再细致演示剥桑皮、捣浆、捞纸的步骤。

八年级(15)班的湛晓萌是第一次尝试捞纸,她小心翼翼地将纸浆均匀铺在纱网上,纸浆比想象中柔软,但力道轻了不成形,重了又会破。她说,此时无比佩服古人的智慧。

一旁的模戳印花区,同学们以艾德莱斯绸纹样为灵感,将天马、石榴等图案拓印在杯垫上。

八年级(15)班的段茹婧专门挑选了一枚石榴花模戳,蘸取染料后反复按压在布料上,制作成了杯垫,“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个杯垫要送给我的好朋友。”她举起成品说。

共青团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委员会书记阿尔升·胡尔曼哈力说,未来将持续打造“沉浸式”青少年思想教育品牌,让更多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感悟学习历史,希望青少年用红色基因铸牢理想信念,用非遗文化厚植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冶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