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李晓青)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来临前夕,乌鲁木齐地区最新评选出了一批“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连日来,记者走近其中四名“白衣天使”,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以真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病人。
朱丽红
培养人才为基层赋能
朱丽红
助产技术操作规范、产后出血预防措施标准、新生儿护理指标……近日,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为期三个月的院内助产专科护士培训班快要结束,该院护理部护士长朱丽红又开始着手准备新一期的培训计划。
“院内助产专科护士培训班目前已培训17期,300余名学员顺利结业,她们来自全疆各地州的医疗机构,不少人返回基层医院后成为技术骨干或管理者,不断助力当地助产专科服务能力提升,为更多母婴安全和健康护航。”朱丽红说。
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是提升助产士助产技能、加速助产士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作为全国爱婴医院、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专科助产士临床培训基地,多年来,不断加强助产士核心能力建设,推动助产专业的专科化进程。
2012年,当时作为产科护士长的朱丽红发现,助产士的培养普遍存在“师带徒”的传统模式,助产操作规范参差不齐。这也让她意识到,唯有建立标准化培训体系,才能从源头守护母婴安全。
在医院护理部的支持下,她带领团队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推动助产士专科评价指标建设,率先推动院内助产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在全疆落地生根,让助产专科敏感指标成为行业新标杆。
2023年,面对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管理水平薄弱等问题,朱丽红积极响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前往和田地区洛浦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工作,在这里,看到曾经培训过的学员在家乡岗位上发光发热,她觉得很有成就感。
从临床一线到护理质控核心成员,从三尺讲台到科研成果的不断产出,朱丽红在护理岗位上坚守39年。
今年,她即将退休,她说,临近退休有太多的不舍,看到走上岗位的一批批年轻孩子,就好像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希望每一位护士都能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自己也会站好最后一班岗,继续以信念为灯,照亮护理初心。
赵宸樱
用专业温暖疗愈患者
赵宸樱
5月9日,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放疗科病房,望着一缕缕掉落的发丝,27岁的肿瘤患者周茜(化名)心情低落。
“脑部照射会有局部脱发现象,治疗结束后头发会长起来的”“放疗后避免洗发和用力梳头,不要使用刺激性的皂液”……护士长赵宸樱查房时注意到周茜的情绪,忙完手头的工作后,专门和她聊聊天。
看着周茜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赵宸樱拿出一顶新帽子,这是科室为爱美的她准备的小礼物。
“和你聊了以后,我轻松多了,您说得对,我要保持好心态,快点康复起来,不能让家人为我担心。”周茜说。
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需要长期反复住院,“治身”又要“治心”,是最大的挑战。
面对放、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脱发、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赵宸樱带领团队精心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为了缓解患者的恶心症状,需要详细记录患者饮食喜好,在饮食上给予科学建议,鼓励患者少食多餐;针对脱发问题,温柔地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给予心理安慰,还会贴心地为患者准备帽子、头巾……
心理护理是肿瘤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赵宸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61岁的赵洲(化名)刚确诊鼻咽癌住院时,整日沉默寡言,甚至一度拒绝治疗。
赵宸樱利用休息时间,走进病房为他“话疗”。耐心倾听,理解他的恐惧,引导他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为了给更多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减压”,赵宸樱还带领护理团队定期举办患者交流会,邀请康复患者分享抗癌经验,帮助新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丰富患者住院生活,缓解心理压力。
除了做好院内工作,赵宸樱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播肿瘤护理知识和健康理念。近三年下基层,进社区、学校百余次,开展健康讲座,参加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为群众普及肿瘤预防、早期发现和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她还参与了科内多项科研项目,推动肿瘤放射治疗护理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今年是赵宸樱从事护理事业的第34年,她说,未来,她将始终以南丁格尔为榜样,做一盏温暖的灯,照亮患者的健康之路。
钟长娥
创新慢病管理模式护健康
片区10个科室逐一查房、质控、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每日,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护理部内科片区护士长钟长娥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在她心中,护理是一份特殊的职业,这份职业有温暖、有技术、有思考。
“慢阻肺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为慢性疾病,需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您出院后我们会定期随访,了解您的情况……”5月11日,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护理部内科片区病房,护理人员正在为一名慢阻肺患者进行出院前的健康教育。
重点抓住慢阻肺患者入院时、住院期间、出院前、出院后这四个阶段,优化该护理程序,从而形成标准化护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钟长娥带领团队以临床路径为蓝本,构建起慢阻肺患者全周期管理的生命防线。
慢阻肺目前为世界第四大死亡原因,死亡率居呼吸系统疾病之首。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在内科的护理人员,钟长娥发现,不少患者对于慢阻肺认识存在误区,未规范治疗,病情迁延不愈,造成极大的社会、家庭、心理负担。
对此,钟长娥在2024年主持完成了“路径式疾病管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课题,为慢阻肺疾病提供了专科专病的标准化疾病管理模式。由于受到临床好评,这一模式从单一科室又推广至院内慢病管理。
“创新管理模式,不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还希望能帮助慢性病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尽可能地降低患者再入院率。”钟长娥说。
近日,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乌鲁木齐地区第十五届“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表彰大会在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召开,钟长娥荣获“乌鲁木齐地区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荣誉称号。
“这份荣誉不只属于我,更属于每一位奋战在临床一线、默默奉献的护理同仁。”钟长娥说,创新性、高质量护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护理团队不仅要做好住院患者的护理,更要着眼于疾病的预防,重视并满足患者的康复、心理、随访等需求,真正做到照护生命全周期的健康。
罗 璇
做患者生命中的一束光
罗璇(受访者供图)
“护士节快到了,祝您节日快乐,谢谢您对孩子的耐心开导,作为家长,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5月11日,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罗璇接到的这通电话,让她感触颇深。
“阿姨,我心里很难受,睡不着,我能和你聊聊吗……”一周前的一天凌晨1时许,在岗位值班的罗璇接到了一通特别的咨询电话,电话那头稚嫩女声透露着无助和焦躁。
“孩子,你做得很好,你知道打电话寻求帮助,你别急,我一直在听,你慢慢说。”罗璇轻声安抚。
原来,女孩正在上初三,长期以来因为学习问题与家人产生矛盾,当天与家人发生争吵后,夜里无法入睡,甚至出现了自伤的念头,在无助时,她找到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一部值班电话,向罗璇倾诉近一个小时后,她的情绪逐渐平稳。
让罗璇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女孩一人来医院找她。
“阿姨,我是不是特别没用,父母为我做了很多,但我的成绩就是没起色,我很愧疚,也很难受,但他们理解不了我……”女孩说。
“和你聊天,我就很有收获,阿姨家里也有孩子,你的话帮助我更理解孩子的心声,对阿姨来说很有用!”罗璇的肯定,让女孩平静下来。
“欣慰的是,经过劝说,孩子当天主动联系家长回家了,我也叮嘱家长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式。”罗璇说。
在罗璇21年的职业生涯里,遇到过不少像女孩这样身处“困境”的人,他们的心灵之痛需要被“看见”被“抚慰”。
罗璇说,精神疾病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更需要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为此,科室开展如手工制作、绘画比赛、音乐治疗等康复活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团队管理方面,罗璇推行“精准化护理评估体系”,以标准化护理评估,搭建“多学科协作平台”,联合心理治疗师、康复师、营养师等开展病例讨论,优化治疗护理流程。
同时,注重精神科护理学科建设,临床打造专科特色护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基于精神心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从教学中挖掘培养骨干,构建科研教学梯队,全面提升精神科护理学科实力,提升团队专业素养。
精神科护士本身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罗璇推动成立了“心灵驿站”护士减压小组,针对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进行压力疏导。
“只有我们自己有了温暖和能量,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积极的一面,以此去对抗阴霾。”罗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