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退休教师的银发映着月光,当动人的旋律拨动晚风,当11岁孩童的歌声穿透树林……乌鲁木齐大巴扎步行街的烟火气息和人民公园的百年榆 树,在暮春的黄昏里,见证了一场属于全民的音乐狂欢。这场2025年“我们唱起来”自治区全民欢歌活动,在“五一”假期的文旅热潮中,谱写出更加动人的乐章。
这是一场打破舞台边界的文化体验。当“音乐大篷车”开进大巴扎步行街和人民公园,专业设备与市井烟火奇妙相融,民族乐器热瓦普与大学生背包里的电音设备同频共振,即兴音乐会与“全民K歌”的线上直播间遥相呼应。在这里,艺术不再是庙堂之高的阳春白雪,而是化作了公园广场的欢声笑语、校园厂矿的青春韵律、巴扎集市的烟火交响。
这是一幅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新疆民歌遇见西北黄土高原上的陕北民谣,小合唱与流行乐在星空下共鸣,白发老者唱响的边疆赞歌与少年漫不经心的舞步相映成趣。在人民公园的流动舞台上,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参与者,用音乐搭建起心灵桥梁,石榴籽般的团结情谊在音符跳动中愈发紧密。
这是一次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当“五一”假期遇见全民欢歌,文化盛宴与旅游经济产生化学反应。广东游客的手机定格孩童纯净的歌声,新 疆民歌的旋律成为旅行者手机里的城市记忆,非遗手作市集与新疆特产摊位交织成文旅新业态,文化参与感正成为新疆旅游的独特魅力。
这更是一曲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当“音乐大篷车”即将驶向全疆各地的乡镇村落,这场始于城市街巷的文化春雨,终将滋润广袤乡野。我们似乎听见了喀什老城的巷道回荡着热瓦普弹唱,伊犁河谷的薰衣草田会成为天然合唱舞台,帕米尔高原的星空下将升起流动舞台的灯光,一场为全民而办的活动,将让每个村庄都找到自己的“百灵鸟”,让沉寂的乡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生。
站在“五一”假期的文化坐标上回望,从大巴扎步行街、人民公园的歌声海洋,到全疆各地的文旅热潮,从线下欢唱的沉浸体验到线上连麦的破圈传播,这场全民欢歌活动展现出惊人的文化张力。它让文化自信不再停留于口号,而是化作退休教师眼角的泪光,化作孩童歌声里的家乡自豪 ,化作牧民登上舞台时的挺直脊梁。
当最后一缕音符融入星光,工作人员开始整理设备,那些不愿散场的人们仍在轻声哼唱。这场充满烟火气的音乐接力,让每个人都能在时代的五线谱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动人音符。(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