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煜 张梦婷)4月19日,新疆2025年首场高校招生政策宣传咨询会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举办,来自疆内外110余所高校的招生老师与考生、家长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
此次参会高校阵容强大,类型多元,不仅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还有军队院校以及疆内外普通本专科院校,极大地满足不同考生的报考需求。
活动现场,新疆教育考试院专设咨询台,开展普通高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关省市新疆高中班、有关省市新疆中职班招生录取等方面的政策宣传。
咨询会全程免费开放,考生和家长无需提前报名。当日,会场内人头攒动,众多考生与家长穿梭于各高校展位。招生老师们就学科专业特色、历年录取数据、2025年招生政策等热点问题,进行细致解答。
新疆教育考试院高校招生考试部考务一科科长李超介绍,高校招生政策宣传咨询会是高校、考生、家长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今年,新疆教育考试院将举办多场高校招生政策宣传咨询会,除了4月的咨询会,6月下旬,在高考成绩、投档分数线发布后,还将在新疆医科大学雪莲山校区举办高校招生政策宣传咨询会,届时也将在地州设立分会场,服务更多考生和家长。
继续阅读
从人工智能到行星科学 学科升级“导航”考生未来
4月19日,新疆2025年首场高校招生政策宣传咨询会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举办。众多考生与家长穿梭于各高校展位。(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专业就业率如何?”“学校专业有哪些特色?”“考生成绩报考什么学校更有把握?”4月19日,在乌鲁木齐八一中学,来自疆内外110余所高校的招生老师为考生和家长面对面答疑解惑,搭建起一座直通高校的信息桥梁。
AI热潮催生学科融合
当日,咨询会现场人头攒动,家长和学生有备而来。众多咨询话题中,“人工智能”专业是焦点。
“考人工智能专业有哪些报考要求?”学生家长冯原贵直奔北京科技大学展台询问。和他一样,众多家长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专业。
冯原贵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各个领域,相关就业岗位成为“香饽饽”,孩子喜欢学数学和计算机,对AI技术比较感兴趣。
武汉大学招生负责人孔令罔介绍,去年学校成立机器人学院,整合计算机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等多个学院的优势资源,并与企业深度合作,采用项目式、模拟式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机器人领域的高水平人才。
“工科实验班(信息与智能网联类)是学习人工智能吗?去年的分数线与位次是多少?”在同济大学展位前,家长认真询问。
据了解,该校2024年设立工科实验班(信息与智能网联类),是面向智能科技领域的跨学科培养项目,整合了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等前沿方向,涵盖了15个专业,涉及电子与信息工程、软件、交通运输工程等7大学院,去年在新疆招生24人。
“我们学校人工智能专业是全国首批35个人工智能专业之一。”该校招生咨询老师王建民说,在工科实验班(信息与智能网联类)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的评级均为A-,近三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为百分百,毕业生主要在信息技术领域发展,就业单位和深造率都不错。
专业迭代“育见”新机
除了热门专业,各高校招生政策和专业设置的新变化,也成为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重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展位吸引了不少家长驻足。
“不少学生、家长都对学校新增的行星科学专业感兴趣,其中,最关注的还是就业率。”该校教务处本科招生办教师刘昀澔介绍,行星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就业方向包括科研院所、航天科技公司等。
江南大学新疆招生负责人姚剑英说,该校去年才开始招生的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受到了很多家长的关注。
电子封装技术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现代高密度、高功率、小体积、高频率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制造的一项关键技术。
“推动学科专业迭代升级,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姚剑英说,学校去年开设合成生物学、电子封装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三大前沿专业。今年立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智能设计创新驱动以及航空航天产业升级等时代命题,新增预防医学、数字经济、智能交互设计、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四个全新专业。(全媒体记者王煜 张梦婷)
记者观察
择业观的代际对话:家长“求稳”学子“追梦”
咨询会现场,家长们手持笔记本,眼神专注,或侧耳倾听,或频频发问。
“作为家长,我们最在意孩子报考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潜力,还有学校所在的城市。”学生家长温志刚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展台前仔细询问专业设置细节。
“我希望孩子能读针灸推拿学或者中医学,这些传统医学专业不仅实用,而且越老越吃香,未来就业也有保障。”温志刚的话语中,满是对孩子职业发展的长远考量。但他的孩子、乌鲁木齐八一中学学生温景喻更注重个人喜好。“我想报考国际政治专业,希望能深入了解国际局势,为国家外交事业贡献力量。”温景喻说。
在择业观上,家长与孩子的观念碰撞随处可见。
在北京交通大学宣传展位前,家长朱莉连续提问,快速记录招生老师的解答。
朱莉的孩子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三理科生,两次模拟考试成绩均超600分。
“孩子成绩不错,但在专业选择上,我们出现了分歧。”朱莉说。
原来,孩子对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方向兴趣浓厚,而朱莉更看重就业稳定性,“我希望他学医学类、电气类专业,以后考公务员或进国企。”
朱莉坦言:“我们总想用人生经验帮孩子少走弯路,不过最终还是会尊重他的决定。尽量多收集资料,让他做选择时心里更有底。”
咨询会上,家长与孩子怀揣着不同的期待,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为未来寻找最优解。他们的交流与博弈中,既有观念的碰撞,更饱含着理解与包容。 (全媒体记者王煜 张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