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官方微博
新疆网抖音号
眼界新闻客户端

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
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
官方微博
新疆网
抖音号
眼界新闻
客户端
首页 > 新疆新闻

天山之翼 腾飞之城丨匠心“质”造空港梦

时间: 2025-04-19 08:07:54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媛媛)“快看!灯全亮了!”4月16日夜间,当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的灯光次第点亮,中建新疆建工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综合交通中心项目质量总监李明举着略微发热的手机,手指在屏幕上不停地按着快门。此时,灯火勾勒出机场银色的羽翼轮廓。

“太壮观了,历经5年多的努力,就等着这一刻的到来。”李明说。

分毫必较筑根基

2019年10月,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来自五湖四海的上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此。他们肩负着父母的嘱托、儿女的期盼,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里挥洒汗水,精心浇筑着这条正在成长的国际航空枢纽。从那时起,李明每天都带着图纸和检测工具穿梭在工地间。他常常蹲在钢筋绑扎现场,用卡尺仔细测量每一根钢筋的间距;在混凝土浇筑时,他会拿着测温仪实时监测温度,确保浇筑质量。

“刚到这里的时候,放眼望去都是戈壁滩,你再看看现在,已经是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机场了。”看着自己倾注心血的工程,李明满是自豪。

4月17日,北航站区迎来了转场试运行。这几天李明一直没睡好,他说:“检验我们成果的时刻终于到了,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好在大家的反馈都很不错,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当听到旅客张璐称赞换乘、停车方便时,李明开心地介绍,在交通中心,旅客出行有多样的选择。既可以选择私家车、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出行方式,也能选择机场“捷运系统”、机场大巴、公交车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

“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地方,我们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新技术。如在地下17.2米深处的隔震层,365个橡胶隔震支座组成了‘安全矩阵’。”李明说,由于综合交通中心建筑规模大、结构体系复杂,且设防烈度为8度,为了更好地保障隔震功能和整体结构安全,这些橡胶隔震支座就像减震“神器”,它们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作用,通过“以消代抗”的方式,有效降低震感,更好地保障了地震时房屋的安全性。

巧技攻坚破难题

走进航站楼,684米宽、215米深的主楼屋盖犹如雄鹰展翅,十分壮观。

3万吨钢材编织成15万根杆件的双曲面网格,在55米的高空勾勒出流动的天际线。面对这组堪称“钢结构百科全书”级别的难题,中建八局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总工程师麦麦提明・图尔迪麦麦提带领团队成功上演了一场震撼的“高空魔术”。

麦麦提明・图尔迪麦麦提介绍,按照“原地拼装+高空液压提升”的施工思路,结合三维扫描逆向建造技术,通过建立精准模型并1:1还原至施工现场,将安装精度误差严格控制在3毫米以内。此外,项目采用“分区施工、分段卸载、总体合龙”的方式,创新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并借助数字化预拼装与智能传感监测技术,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

在施工高峰期,项目团队配置了508名专业技术工人和148台大型机械设备,以精准、安全、高效的方式,顺利完成了12次高空提升作业。

在建设过程中,中建八局通过首创戈壁料再生低造价混凝土技术,获得了63项授权专利,不仅降低了建材碳排放20%,同时还应用了缓粘结预应力等9大类、43项新技术,有效减少了建材浪费。

在参与北航站区工程前,麦麦提明・图尔迪麦麦提负责青海省西宁市管廊项目的测绘工作。听闻中建八局参建北航站区项目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申请回新疆参与项目建设。

“从新疆走出去12年后再次回到家乡,深深感受到了新疆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为自己能够参与到新疆的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麦麦提明・图尔迪麦麦提说。

雪莲花开映匠心

在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的东侧塔台,形态宛如“小蛮腰”,顶部被巧妙地装饰成12片花瓣,恰似一朵盛开的雪莲花。蓝天白云下,99.9米高的塔台与天空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当然,设计“雪莲花”造型不只是出于美观考虑,它与新疆的气候环境、日照时长等因素也密切相关。在整体设计方面,技术人员采用金属幕墙系统+竖向带窗的设计形式,包含12道龙骨和12道玻璃,并加配200毫米保温材料,外配3毫米厚装饰铝板。

玻璃幕墙均为6毫米至12毫米四玻中空半钢化双夹胶玻璃,这些设计能有效增强保温隔热性能,同时也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十二边形的平面轮廓,勾勒出建筑的基本体型,竖向折面的凹凸变化,更是在阳光下营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

中建三局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塔台工程项目负责人孙治伟说,新建塔台比原有塔台高53.9米,整体使用1752块玻璃,总重量超100吨。项目团队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数字模型,精确计算吊车站位、吊臂长度及抬起角度,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双缆风绳,配合激光测距仪实时监测玻璃姿态,确保了高空作业安全高效,将高空吊装误差控制在5毫米内。

每完成一次改扩建,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服务能力、运营效率、辐射范围等诸多能级指标便实现一次飞跃,也都凝聚着无数建设者们的心血和汗水。

当飞机从这里起飞,掠过天山、飞向远方,承载的不仅是旅客的梦想,还有无数人用双手铸就的“空港梦”。这座国际航空枢纽,正是建设者们匠心“质”造的生动写照和最佳注脚,它见证着新疆的飞速发展,也将引领着新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展翅高飞。

责任编辑:冶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