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路西巷1号院里热力管网改造施工留下的土方被清运走了,荣和城六期北门附近的占道摊位得到了及时整治,钻石花苑小区旁空地上堆放的垃圾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这几天,随着乌鲁木齐春季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不仅在城市街头巷尾,就连深藏于街巷深处的小区院落里,都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
小区院落是群众感受城市宜居程度的最小单元,也是体现生活幸福感的最近渠道。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等于抓住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一个关键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小区院落整体环境的提升,让群众真正从“实现安居”到“安享乐居”,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就是最生动的实践。
城市的小区院落成千上万,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特点。要想让所有小区院落都能达到“宜居”的水准,就要学会“螺蛳壳里做道场”――越是方寸之地,越得精耕细作。
从楼道到地下室,从消防通道到停车场,从楼体外墙到电梯、照明设备,从小区绿植的日常护理,到各种设施的维护保养,小区(院落)美化专项行动就如同一枚精巧的“绣花针”,在精管善治中“绣”出了一幅幅“宜居新图”。
这项工作有多细?看看成果便知:小区里随处可见的纸片、烟头等垃圾不见了,堆积已久的建筑垃圾运走了,楼道里、电梯间的小广告“消失”了,就连地下室闲置已久的各类废品,也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被物主清理一空。
环境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人们总会产生感情。当人们看到自己生活的环境因整治而变好时,这种感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成基层共治的源动力。
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建设管理、舒适程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参与城市治理的意愿也越来越强。通过这几天的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小区(院落)美化专项行动中,不少居民主动加入到了这场“家园环境”的治理行动中。
有人主动拎上工具捡拾垃圾清理杂物,有人甘当“啄木鸟”,认真查找问题提供线索,有人撸起袖子和物业人员一起补种绿植……
政府执针引线勾勒框架,群众飞针走线填充细节,多元共治的丝线在方寸院落间穿梭,最终绣出“推窗见绿、移步换景”的宜居图景。这不仅是环境整治的实践样本,更诠释着城市治理需要“绣花功夫”的深刻内涵。
当然,对于环境治理来说,“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要使小区院落体现出城市精致之美,还要从细从实考虑,找准绿美城市建设中的短板弱项,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比如,适当增加像垃圾桶这样的公共设施,引导群众自觉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比如,定期开展小区院落的集中整治,确保能够常态化保持环境的整洁。
我们总说城市环境靠“大家”,这个“大家”里,其实还包含着千千万万个“小家”。只有每一个小区、每一个院落里也都干干净净、敞敞亮亮、整整齐齐,城市的整体环境就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美。(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