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蛰伏了一冬的小草正努力从地下探出身子——可涂俞新却再也看不见了。这位普通的社区工作人员,因病永远离开了他曾坚守过的工作岗位。
涂俞新是水磨沟区龙瑞街社区的一名普通干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社区的4740多个日夜,他的身影似乎永远在奔忙:不是在为邻里调解纠纷,就是在为居民修灶、磨刀、换水阀,偶尔闲下来,水还没喝上几口,群众一个求助电话就又急匆匆出门了。也许很多居民并不知道他叫什么,可说起那个热心而又能干的“好人老涂”,却总会竖起大拇指。是的,只是因为他太普通了,普通到群众把他当成了“自家人”,一遇到困难、麻烦、糟心事,就自然而然、毫不见外地想到他。他用自己的行动,将“群众无小事”具象化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涂俞新就如同这小小的苔花,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凡,在执着中坚守了使命。
这几天,关于涂俞新的短视频在网络上不断被转发、点赞,人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追念这位“好人”。他的好,在于把群众真正“装”进了心里,把群众的事真正“装”进了心里。他的好,还在于在这个追求“流量变现”的时代,选择了用双脚沾泥的方式,去“下”服务群众的“实功夫”“慢功夫”。
服务群众讲实在。在涂俞新的工具包里有三样“宝贝”从不离身——螺丝刀、磨刀石和一本写满居民诉求的调解记录登记簿。谁家锁坏了、阀门松了、椅子不稳了、刀具不利索了,只需一个电话,“万能老涂”就能到位。小事虽小,总能拉近和群众的距离,小事不小,却最能体现共产党员的担当。
服务群众有耐心。新来的商户要装修开业办手续,涂俞新就跑前跑后帮忙联系相关部门,指导商户准备材料。遇到因绿化带防水问题导致居民地下室漏水、物品受损,他又不厌其烦一趟趟实地查验情况,一次次协调双方坦诚沟通。把别人的事当自己的事,把别人的困难当自家人的困难。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当少数人热衷追逐“短平快”的显绩时,涂俞新却用自己的坚守证明,共产党人真正的“流量”不在热搜榜单上,而在群众的心坎里。
在乌鲁木齐市,还有千千万万个和涂俞新一样,始终奋战在基层治理一线的共产党员、社区工作者。在“宏大叙事”的时代背景下,他们都以奉献和坚持,在基层治理最前沿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筑牢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共产党员的身份作用,既体现在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更蕴含于日复一日的躬身服务;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载体,更是治理现代化的坚定引擎。
他们的故事里,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如苔花扎根岁月,让党的根基在基层愈加深厚;他们的奉献中,没有鲜花和掌声,却如春风化雨,悄然温暖着城市文明的肌理。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象为螺丝刀、磨刀石和记满群众诉求的笔记本时,无数基层党员、社区工作者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表达着甘做“不凋苔花”的决心和信念。我们也坚信,苔花不凋处,自有春意暖。 (吴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