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依巴克区西山街道马料地街西社区志愿者+社工为居民提供上门维修服务。(通讯员李想摄)
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白鸽志愿者服务队队长马琳为独居老人义务理发。(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刘青霞)独居老人生活不便,他们上门服务;家庭“小修小补”没头绪,他们成立维修队……这群默默奉献,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暖的心帮助他人走出困境的人,就是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也被称为“隐形英雄”。
国际社工联(IFSW)确定从2007年开始每年春季选择一天为“世界社会工作日”(每年3月第三个星期二),“世界社会工作日”,也称“国际社会工作日”,简称“世界社工日”“国际社工日”。2025年3月18日是第19个“世界社会工作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强代际团结,实现持久福祉”。
记者走近乌鲁木齐的社工+志愿者群体,他们正通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A 社工携手志愿者,专业与热忱的奔赴
何为社工?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服务提供者,他们通常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社工的工作领域有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何为志愿者?是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无偿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员。
志愿者,也称义工,是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为促进社会的改善和发展,无偿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员。
当社工携手志愿服务,能为生活带来哪些改变?79岁的赵丽有话说。
赵丽家住沙依巴克区西山街道马料地街西社区,家里马桶堵了,污水溢出,有臭味。赵丽立刻电话联系了辖区的“来帮你”志愿服务队,很快就上门维修好了。
“换灯泡、修水龙头、更换门锁、修开关,他们都能干,还免费。”赵丽乐呵呵地说,去年,有社工上门收集了大伙生活中的急难愁事,家里“小修小补”不方便就是其中一项。很快,社区就携手物业公司开展“阳光小扳手”志愿服务项目,成员有物业公司的维修员和辖区里招募的手艺人,为辖区里的高龄、孤寡和困境老人提供志愿服务,遇到复杂问题或需更换材料时,他们也会及时沟通,提供性价比高的购买建议和可靠的采购渠道。
马料地街西社区党委书记马晓珊说,通过协同合作,不仅能更精准地对接群众需求,还能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共同为社区居民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从基层的积极探索,到市级的统筹布局,乌鲁木齐市的志愿服务事业正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月1日,乌鲁木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来自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行业领域的104名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志愿者参加了该联合会第一次会员大会。
马琳既是联合会会员,也是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协会白鸽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具备医学背景的她从2011年起,无偿帮扶孤寡、空巢及困难老人。
“这两天血糖控制得不错,不过面食还是要少吃。”“您的血压有点高,要忌口,不能吃太多咸的和油腻的食物”……3月15日,在明园石油社区,马琳耐心地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血糖,并给予细致的健康建议。
发挥特长行善,在马琳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人加入白鸽志愿者服务队,破解志愿者“有热情缺方法”的困境,也让社工的专业优势落地。目前团队成员已增至60余人,服务范围扩展至环境保护、交通出行、助残帮扶等多个领域。
沙依巴克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法如克・再尼丁介绍,截至目前,沙依巴克区已组建855支志愿服务队伍,注册志愿者达64648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50万小时,他们凭借专业技能和知识,为社区服务和居民福祉贡献力量。
B 列好“服务菜单”,精准便民利民
“你们经常过来看我,我心里暖乎乎的。”近日,家住水磨沟区振安街街道山润社区的张秀兰老人,因身体残疾长期生活不便让她性格愈发孤僻。山润社区的社工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为她量身定制了专属服务计划,并建立了个人档案。
聊天、做家务、代买菜……专属服务计划里事无巨细,在社工和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张秀兰逐渐走出了心理阴霾,脸上重新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水磨沟区振安街街道山润社区以振安街红石基金会为依托,实施“党建引领+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的基层治理模式,于2023年3月发起成立了“山润之声”“山润银发”“未来之星”“安全护航”“法润小娜”5支志愿服务队,招募党员干部、群众、个体工商户等志愿者120余人。
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始终根据群众诉求制定服务清单,已经开展政策宣传、关爱“一老一小”、创业就业指导、环境整治、自救互救应急培训、文体娱乐6个方面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覆盖群众8000余人次。同时,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得到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通过社区基金募捐善款5万元,用于辖区助残、扶困、助学以及支持大学生创业等,惠及辖区群众300余人。
“孩子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社区积极帮助协调,我们非常感动。”山润社区居民刘芸说。
精准服务,让棉花街南三巷的居民敖茂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2021年他被查出肾病,每周需要透析三次。社工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积极对接了“疆行暖阳爱心车队”,每周准时送他就医。
沙依巴克区长江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志刚介绍,“疆行暖阳爱心车队”成立于今年1月28日,服务范围早已超出了公司所在的碾子沟社区,为长江路街道9个社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菜单式”服务。
“我们整合各个社区资源,目前街道共有包括就业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的21支志愿服务队,各社区资源共享,实现志愿者、志愿项目与服务对象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规范志愿服务活动。”赵志刚说。
C 创新人才培养,壮大社工队伍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是衡量社区服务品质与民众福祉的重要标尺。”水磨沟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胡远征介绍,2025年,该区有上千名基层工作者积极投身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热潮中,他们渴望通过提升自我,为民众提供更加精湛、贴心的服务。
壮大队伍,山润社区党委书记马倩茹分享了她的创新思考。“我们携手快递小哥、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将他们纳入志愿者队伍,探索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新模式。”
马倩茹说,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让社工的专业智慧得以借由志愿者的广泛触角深入社区,更让志愿者的敏锐观察与积极参与为社工的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社会工作一定要加强”,寄予新时代社会工作明确的要求和温暖的嘱托。
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今年1月23日,乌鲁木齐市社会工作人才学院揭牌成立,这是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基层治理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创新举措。
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许俊山说,随着社会工作日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人积极投身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光荣事业。2024年,乌鲁木齐市基层工作人员报考社会工作者的人数较往年增长了两倍有余。
许俊山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兼具长期性与系统性的工作。我们不仅要在政策法规层面进行规范引导,确保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要构建一个广阔而多元的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工作领域服务,共同推动社会工作的繁荣与发展。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出台激励措施,壮大社工队伍,提高服务能力。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设置了对考取社工证的一次性补贴和职业津贴,鼓励相关人群提高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服务水平;上海成立社区工作者成长联盟,围绕队伍选聘培养、能力提升、结构优化、科学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台具体工作举措,鼓励引导广大社区工作者增强本领技能……
这些也为乌鲁木齐提供了宝贵经验。目前,乌鲁木齐社会工作领域正逐步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机制。这些努力不仅为社工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