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生 暖民心丨连心:加大教育资源供给——“说文解字看2025年乌鲁木齐市十件民生实事里的为民之心”系列报道之⑥
关键字 教
说文解字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教”字由“攴”和“孝”组成,“攴”表示手持棍棒之类的工具进行督促、指导,“孝”在古代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因此,组合起来体现了通过一定方式传授道德、知识等让他人学习、效法的含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基础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生。
实事内容
加大教育资源供给
加大教育资源供给。新组建10个市级中小学教育集团,覆盖30所学校(校区),提供3万个优质学位。增加9所公办幼儿园、3300个公办幼儿园园位。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年度招生数增加2000个以上。优化整合听障和视障教育资源,建设1所高水平特殊教育学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实现秋季首批本科专业招生500人。
民之所盼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全民关心的大事。
眼下,水磨沟区振安街南学校(校区)的教学楼、艺体综合楼、看台等主体结构已顺利完成施工,其余各项工程稳步推进,按照计划,预计今年7月底将全面建成。
“看着新建的教学楼一点点拔地而起,我们家长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家住八道湾公务员小区的居民姚敏说,在新闻上了解到,这所学校将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新增近2000个学位,如此充足的学位供给,将极大地满足更多学生的入学需求,让周边区域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一所所新建、续建学校以及幼儿园的落地,切实解决了家长们的“心头大事”。
“孩子今年适龄入学,看到十件实事中提到‘增加9所公办幼儿园、3300个公办幼儿园园位’,充满期待。”家住经开区(头屯河区)的市民张佳妍说,希望优质的公办幼教资源可以落地“家门口”,让孩子享受到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
阿伊谢・艾尼瓦尔是市第八中学诚毅校区高一(3)班学生。该校区于去年9月投入使用,她是新学校的首批学生。
“学校的教室宽敞明亮,住宿条件也很优越,父母来看过之后非常满意。”阿伊谢・艾尼瓦尔说,希望能有更多同学,像她一样享受到如此优质的学习条件,在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中,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如何让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惠及百姓,硬件要有变化,软件也要有提升。
得知今年乌鲁木齐将新组建10个市级中小学教育集团后,市第88小学的学生家长赵飞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分享给了周围的朋友。
赵飞说,他家孩子就是教育集团办学模式的受益者。孩子所在的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和市第13小学同步开展,平时还有来自优质学校交流的老师授课。优质教育资源实实在在地送到了学生和家长身边,作为家长,他特别安心。
“新组建教育集团,也就意味着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辐射,惠及更多学生和家庭,这对我们来说,的的确确是好事。”赵飞说。
政之所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问题既是惟此为大的事情,也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既要久久为功,又是当务之急。
新组建市级中小学教育集团、增加公办幼儿园、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围绕“加大教育资源供给”,乌鲁木齐结合实际,着眼现代化需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增强老百姓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骆得东说,将围绕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完善相关政策,统筹当下和长远,平衡供给和需求,兼顾规模和质量,应对学龄人口变化。计划再组建10个市级教育集团,覆盖30个学校(校区),扩展优质学位3万个。同时,将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与特色发展,建立健全特色班特长生自主招生机制,计划再增加2000个普通高中招生计划。
民族要振兴,教育必须发展。这是百年大计,也是千秋功业。在乌鲁木齐,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扩容的进程中,不少学校也正在“焕”新提质。
位于水磨沟区会展纬二路的市第152中学,占地面积85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提供1800个学位。目前,学校在既有基础上,增设了一栋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高中科创楼。
“新的科创楼拥有实验室、科学类和艺术类教室等,项目预计今年7月底完工,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水磨沟区教育局综合科科长戴恒山说。
教育,民生之基,牵动亿万家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道远。在乌鲁木齐,学位与优质教育资源正同步增长。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发展规划科科长耿杰说,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今年乌鲁木齐市教育系统推动实施新建、续建中小学校(幼儿园)项目41个,其中,启动新建项目27个,实施续建14个项目,计划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中小学项目9个,幼儿园项目3个,共增加12360个学位,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让孩子上好学校,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张梦婷 王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