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在经开万达广场,经开区(头屯河区)的招聘会现场吸引求职者前来应聘。(全媒体记者唐红梅 通讯员张梦璐摄)
3月2日,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上,517家企事业单位为求职者提供众多工作岗位。(全媒体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3月2日,在招聘会现场,求职者手持简历与用人单位深入交流。(全媒体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史传芝 王媛媛 唐红梅 贾梦妍)“今年2月份项目就复工了。这里待遇不错,春节假期一过,我就抓紧时间过来了。好多工友和我一样,早早就来了。”来自安徽的田家强,去年就在乌鲁木齐务工,2025年春节假期刚过,他又回到乌鲁木齐,在新疆华冉达坂城23.35MW等容改造升级项目工地上开始忙碌。
工地上机器设备轰鸣、参建人员铆足干劲……今年,乌鲁木齐打破“项目三月开工”的思维定势,以作风之变“破题”项目攻坚,打开发展新局面。
随着开工复产节奏加快,用工需求也日益旺盛。如何保障用工?企业留人招人,乌鲁木齐各区县、相关部门多举措做好服务保障,畅通务工人员从“家门口”到“企业门口”的就业路。
实招留人 保障项目建设用工
新疆华冉达坂城23.35MW等容改造升级项目是对华冉达坂城风电场一期49.5兆瓦风电项目进行等容改造升级。拆除原有12台风电机组后,在原场址内新建3台大容量风电机组。第二台风机已吊装完成,正在加紧做好第三台风机吊装工作。
目前,项目施工现场有20多名工人,他们来自安徽、宁夏、甘肃等地。“项目上注重安全施工,吃得不错,工资发放很及时,我们都愿意来。”田家强说。
今年,中建三局在乌鲁木齐布局了20个项目,主要聚焦医疗、物流、商贸等领域,目前各项工程已陆续进入施工阶段。为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中建三局全面掌握本地及周边地区建筑工人数量与返岗动态,为施工力量的充足调配做好充分准备。
在人员管理方面,每个项目均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时了解工人的身份信息、技能水平、工作经历等,从而更科学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为切实保障工人合法权益,所有工人均在“中建三局集团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平台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对工人的工资标准、发放周期、发放方式等关键事项进行明确约定。
“我们也会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工人实名制录入、考勤、工资发放等环节实施实时监督。这既能及时察觉并纠正用工过程中的问题,又能持续保障工人合法权益。”中建三局新疆分公司项目管理中心副经理黄世龙说,用工管理全流程可控,为项目的顺利推进筑牢根基。
就业服务 送岗到求职者身边
为抓住春节假期后复工复产重要时间节点,乌鲁木齐人社部门摸清企业用工状况,密集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多渠道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助力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帮助解决企业用工需求。
乌鲁木齐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组织开展30余场招聘会。到3月底,还将举办50余场招聘活动。这些招聘活动,地点从高校到企业,从商圈、农贸市场到街道、社区、乡村,将岗位信息送到各类求职者身边。
如何提高招聘活动的效率,提升人岗匹配度?各级人社部门开展精准服务。
这两天,新疆大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森接到了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的电话,了解项目建设是否需要协助帮忙招聘员工。“人社部门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对接、推广信息,能帮我们更好招到人。”杨森说。
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人社局副局长李文华说,近期正在计划与发改委、建设局、工信局等部门联动,深入了解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缺工情况,并提供人岗对接、企业社保补贴申报等人社服务和指导。还将结合公共就业服务“访企入户”专项活动,有效落实“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定期主动走访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摸排用工需求,征集企业对技能提升、招聘渠道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施工单位解决实际困难。
“我们将全面挖掘就业岗位,并通过专场招聘、招聘夜市、直播带岗等多种形式和场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起高效对接的平台。”李文华说,以“春风行动”为牵引,密集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都会邀请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参与。
主动出击 千里奔赴跨省招工
为拓宽招聘渠道,保障用工需求,乌鲁木齐各级人社部门不仅本地留人、招人,也主动出击,将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务输出大省的劳动力输出需求积极匹配对接,走出去招人,“穿针引线”地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工作。
近年来,为解决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需求,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大力开展区域劳务协作工作。当前,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在摸清企业需求,为本月底出发前往宁夏引才招工做准备。
“这两天,我们正在常态化做好线上岗位推送,同时进行企业岗位需求摸排,待月底全面开展今年的跨区域招工、引才工作。”米东区就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苏玉萍说,届时,将由政府部门人员带队赶赴国内其他省份,宣介企业岗位信息、讲解招工引才政策,保障企业用工需求,为米东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这不是米东区第一次主动出击。近年来,米东区成立跨省劳务协作基地,组织相关单位和用工企业赴甘肃省武威市等地开展劳务协作,通过定期推送就业岗位、举办专场招聘对接活动等劳务对接形式,帮助企业招聘员工。
为做好今年的跨区域招工工作,此前,米东区组成就业服务团队到武威市、固原市等地考察调研,并与当地人社局及高校签订就业合作协议,打通双方就业合作绿色通道,“点对点”输送人才。
苏玉萍说,一直以来,米东区开辟“走出去”通道,人才数量稳步增长、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