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科创天达智慧农业基地种植温室,基地负责人郝保建正在调整空气源热泵系统,该系统可从土壤中提取热量给空气加温,保障植物生长。(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如今,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的智慧农业基地,农民只需点点手机,就能实现温室温度、湿度的精准控制……
3月3日,走进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的科创天达智慧农业基地番茄种植温室,在智慧农业技术的支撑下,一排排绿色的藤蔓间,一串串宛如红灯笼的番茄点缀其中。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乌鲁木齐市持续打好“一产接二连三”特色牌,立足本地市场做优做精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突出发展设施农业,抓好本地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提高本地市场保供能力,保障市民“菜篮子”。
“这里种植的都是普罗旺斯番茄,酸甜可口,皮薄汁多。”说着,新疆科创天达农业工程有限公司水西沟基地负责人郝保建打开手机,查看温室内温度、湿度等数据。
只见郝保建轻点手机,即可调控7台监测设备,精准管理种植温室的温度、湿度等。也正是得益于这套溢佳物联网系统,基地实现了光照、二氧化碳、水肥的智能调控。
“温度、湿度控制得好,苗才长得壮。”郝保建说,过去管理大棚得靠人工巡查,手动通风,费时费力,如今一部手机就能搞定,省心又高效。
不仅如此,基地温室内安装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还可以将白天温室内高温空气的热量转换成热水通过地暖管给土壤加温。这样一来,当晚上空气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系统可从土壤中提取热量给空气加温。昼夜反复循环运行,可保持土壤比较高的温度和空气温度,从而满足喜温蔬菜越冬生产。
目前,基地的14亩日光温室已形成“智慧种植+精准管理”示范模式。
“这些番茄产量预计增长20%左右,樱桃4月中旬左右上市,成熟期较传统种植提前近一个月。”郝保建说。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要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眼下,在乌鲁木齐县,科技“加持”大幅提升了农业作业精度和效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位于水西沟镇东梁村的乌鲁木齐县奶乡牧业有限公司智慧奶牛场,1200头奶牛从出生起就佩戴电子耳标,拥有自己专属的“身份证”,以此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测管理。
在这里,综合管理系统会自动推送奶牛疫苗接种提醒,智能挤奶设备11分钟可完成32头牛的标准化挤奶,产奶数据亦可实时同步……数字化、智能化几乎覆盖了奶牛场的各个运行环节。
“比如说,一头牛的产奶量突然明显下降,管理系统会发出警示,我们会立刻安排技术团队重点观察。”乌鲁木齐县奶乡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阿卜杜热伊木江・图拉克说。
作为乌鲁木齐县乡村振兴项目之一,在智慧奶牛场,奶牛健康状况可以通过综合管理系统进行监测,同时,系统也会提前一天制定发布“任务书”,便于奶牛场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按照“任务书”开展各项工作。
“凭借奶牛场的综合管理系统,我们能够提前精准预判奶牛的健康状况,及时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奶牛发病率,显著降低养殖风险,同时让牛奶品质更具保障。”阿卜杜热伊木江・图拉克说,去年奶牛场产奶量达到了4540吨。得益于智慧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今年总产奶量预计可突破5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