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官方微博
新疆网抖音号
眼界新闻客户端

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
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
官方微博
新疆网
抖音号
眼界新闻
客户端
首页 > 新疆新闻

新时代文明实践进行时丨“志愿红”绘就城市温暖画卷——解码乌鲁木齐志愿服务的“暖心密码”

时间: 2025-03-04 11:05:40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图:在友好社区居民家属院,志愿者上门为孤寡老人打扫卫生。

图:在友好南路街道友好社区工会驿站,特别特友好店理发师为骑手义务理发。

图:在火车南站,“文明志愿者”牟维艳在出站口为旅客提供服务。(全媒体记者刘青霞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刘青霞)晨光熹微,美团骑手雷学健的保温箱里装着他为独居老人定制的“爱心早餐”;中午时分,KACI造型的理发师已为五位老人完成义剪;夜色下,火车南站志愿者牟维艳的身影仍在出站口穿梭,为旅客点亮归途……这些碎片化场景,拼凑出乌鲁木齐志愿服务的全景图,诠释着“志愿红”如何织就城市温情网络。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温暖注脚,更是党建引领群众共建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3月1日,乌鲁木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这座城市志愿服务事业迈入体系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1 机制创新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

在乌鲁木齐市,志愿服务已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

在天山区,各街道和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志愿服务的工作优势。通过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将“居民所需”与“党员所长”紧密结合,党员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全国性、示范性“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试点社区的天山区黑甲山街道跃进街南社区创新采用“志愿服务+”模式,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大平台协同运作,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天山区共建立志愿服务队伍915支,注册志愿者人数85538人,统筹指导各领域志愿服务组织及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300余次,服务群众36300余人次。”天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热衣兰・艾尼玩介绍,同时,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自觉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另外,部分街道和社区还创设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的“微心愿”平台,有效凝聚了社会力量,传递了人文关怀。

水磨沟街道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街道党工委积极统筹规划辖区内的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制定志愿服务项目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将志愿服务与党建工作、民生工程有机结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此外,街道还积极整合辖区内的各类优质资源,大力引导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社会组织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共同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这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志愿力量。截至目前,水磨沟街道已组建了包括卫生环保、法律援助、助老理发、家政服务以及文化宣传在内的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水磨沟区水磨沟街道办副主任王娣说道。

目前,乌鲁木齐已在全疆范围内率先推出了“志愿无忧险”,该保险仅需2元一天,即可保障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的9项权益,最高理赔金额可达25.8万元,为志愿者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全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

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在高新区(新市区)、米东区、沙依巴克区,分别选取了4个社区作为试点,推进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工作模式。通过服务积分、时间储蓄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志愿服务的激励性、互助性和持续性,为志愿服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最后一公里

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革新”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在乌鲁木齐市委社会工作部的指导下,各区(县)社会工作部以“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项目为抓手,进行了“党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志愿者”和“社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志愿服务”等模式的探索。

米东区地磅街道金河社区地处流动人口密集区域,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治理难题突出。2022年4月,社区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组织辖区党员干部、居民群众成立“红色匠心”志愿服务队,创新构建“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志愿接单、居民评单”闭环服务模式,精准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在金河社区,一提到“红色匠心”志愿服务队,居民李玉兰老人就竖起了大拇指。她感慨地说:“有一次,我家里的卫生间下水道堵了,我联系儿子,可他说自己正在上班,不能请假,得下班后才能过来帮忙。没想到,当‘红色匠心’志愿服务队得知我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家里,帮我疏通了下水道,真是太贴心了。”

如今,“红色匠心”志愿服务队从成立初的60人壮大至400余人,带动周围60余家企业、商户加入,组建志愿服务队伍7支,动员辖区居民1500余人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社会助力”的共治格局。

在米东区的卡子湾街道育林社区,19个志愿服务项目如“代理女儿”“爱心电话粥”等深受居民们的欢迎。为此,社区成立了相应的19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积极投身到“代理女儿”“一个人的剧场”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中,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精神,为社区居民带来了温暖和关怀。

作为首创“志愿服务巴扎”模式的水磨沟街道北山社区,充分发挥其创新精神,通过深度整合辖区内的企业、商户、居民等优势资源,成功组建了“幸福里”“放大镜”“爱尚美”等8支充满活力的志愿者小分队。这些小分队各展所长,为辖区居民群众带来了爱心义诊、免费理发、爱心维修、宠物养护、插花培训等丰富多样的10余个服务项目。这些贴心的服务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实际需求,更在无形中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让社区成为了大家心中温暖的港湾。

这些模式将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让群众能够就近参与志愿服务。

在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街道明园石油社区,党委书记赵元深切体会到了党员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表示,得益于党员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社区内的许多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党员志愿者们的这种精神不仅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还促使石油社区居民区建立起了一套健全的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团队体系。如今,社区里形成了党员带头、志愿者同行的良好氛围,大家携手共进,为社区的和谐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 专业赋能

从热情驱动到精准供给

在乌鲁木齐市,为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还积极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通过实施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今年,乌鲁木齐市委社会工作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暖“新”志愿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暖“新”志愿服务的9项具体任务。

此外,市委社会工作部还统筹市律协,成立了由100余名律师组成的“律爱暖心”志愿服务团队。“目前,我们已通过现场普法、视频普法等多种形式,为‘三新’领域群体提供优质的法律公益服务,惠及1800余人次。”新疆同泽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乌鲁木齐“律爱暖心”志愿服务团团长谢汶宏说。

市委社会工作部还重点围绕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邀请高校教师、社工人才等专家,开展了5期专题培训,累计培训基层干部1500余人次。

在实践中,沙依巴克区各街道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爱在沙区”志愿服务品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培育了“一个观众的剧场”“四宝服务”“法治时光”“行走的城市记忆馆”等一批覆盖面广、接地气、暖人心、解民忧的新项目、好项目,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更合群众“胃口”。

2月25日,沙依巴克区扬子江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工作人员组织“先锋骑手”、市民文明巡访员以及社区“文明新风”志愿者共同学习了《乌鲁木齐市公共文明行为条例》。

目前,乌鲁木齐成功申报了中社部全国性、示范性的“邻里守望”志愿服务品牌试点社区建设项目5个,同时选树并推介了“一个观众的剧场”“行走的城市记忆馆”等14个具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这些品牌和项目的成功推出,不仅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内涵,还有效地辐射带动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向更加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4 全民志愿

温暖城市的“N次方效应”

3月1日,乌鲁木齐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来自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行业领域的104名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志愿者参加了该联合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会上,选举产生理事33名,负责人11名,统一服务管理全市志愿服务工作。

为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发展,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启动了一系列专项志愿服务行动,让志愿服务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在这些活动中,志愿者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阿姨,我帮您把门口的垃圾带下去。”“谢谢你啊,小伙子!”这样暖心的场景,在美团骑手雷学健的日常中,每天都会出现多次。六年的送餐中,他主动为辖区的孤寡老人免费送餐,顺手清理路边的垃圾,积极担任“流动网格员”“食品安全监督员”“文明倡议员”等,雷学健用自己的行动为居民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2023年起,我们就定期走进社区,开展‘义剪’公益活动,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每次活动都能惠及百余名老人。”KACI造型的负责人宇轩说,“为老人‘义剪’这件事,我们要一直做下去,让温暖延续。”

在乌鲁木齐市,像雷学健、宇轩这样的志愿者很多。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这座城市,让“志愿红”成为乌鲁木齐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人人、时时、处处做志愿服务,正成为新风尚。

责任编辑:冶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