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市民广场人工湖岸边绿荫环绕,鸟语花香,也给周围市民提供了亲水、近水、乐水的便利。南湖人工湖位于南湖市民广场中心位置,呈椭圆形,有6.7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玲)春潮涌动,春鼓催征。
2月21日,一场“面对面”“实打实”的政企恳谈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释放出乌鲁木齐政企合力谋发展、奋勇争先拼经济的强烈信号。
在这场政企恳谈会上,“开放”“发展”“项目”“谋划”“优势”等词高频亮相,为企业深耕乌鲁木齐、投资乌鲁木齐锚定方向、注入信心。
关键词:开放
扩大开放,是乌鲁木齐的最大机遇。
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支持乌鲁木齐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国际回程货物分拨中心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航空枢纽。
今年1月,国务院在对《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中指出:乌鲁木齐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确定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面向中亚西亚的交往中心,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优化调整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中再次明确:乌鲁木齐是陆港型、空港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乌鲁木齐抓住机遇,全面发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乌鲁木齐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改革创新三年计划的78%,先行先试推出“软篷施封”、图定班列、保税航油、保税维修等全国全疆首单创新成果41项。
今年乌鲁木齐还将实施自贸改革试点任务84条,探索制度创新成果40项。
依托空港区、陆港区、综保区的开放平台,乌鲁木齐打造高水平开放强引擎。
在空港区,乌鲁木齐打造面向中亚、西亚的航空枢纽,谋划航空装备基地项目;建设国际航空枢纽货运多式联运中心,试点空铁联运“一单制”,打造“新粤快线”等;谋划航空金融服务创新项目,试点开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谋划临空国际文商旅综合体项目;试点航空口岸出口货物“连程直转”新模式;建设中国—亚欧国际港,打造中国—亚欧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双向展洽交流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产业协作发展中心四大功能平台;建设中国—中亚技术转移中心。
在陆港区,乌鲁木齐打造国际回程货物分拨中心,谋划国际陆港铁路口岸基础配套项目,建设中欧班列指挥调度及运力交易平台、进出口商品交易平台;谋划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多式联运集货区二期项目,提供仓储设施及物流分拨服务。
在综保区,乌鲁木齐打造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建设集约式智能场站、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分拨基地等。
关键词:产业
求质而进、向新而行是塑造乌鲁木齐产业优势的关键所在。
围绕“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做精一产”,乌鲁木齐绘制了清晰的“产业图谱”。
乌鲁木齐将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按照“5+2”产业布局,研究制定了《“5+2”现代工业体系谋划分析报告》,已谋划了113个项目。
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金属制品、通用设备5个领域,谋划年产10万套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项目,年产20GW的电池制造项目等。
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围绕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4个领域,谋划年产1万吨的中成药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年产10亿支的化学药品制剂项目等。
化工产业,重点围绕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工制品3个领域,谋划年产40亿立方的煤制气项目,年产100万吨的PET聚酯项目,年产20万吨的绿色高端精细氟化工制品项目等。
新能源产业,重点围绕光伏、风电、储能、氢能4个领域,谋划2个年产100万千瓦的大型独立储能项目,北沙窝东750千伏变电站,达坂城750千伏变电4号主变扩建项目等。
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先进钢铁材料4个领域,谋划年产100万吨的电解铝项目,年产30万吨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项目等。
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围绕纺纱、织造、终端应用3个领域,谋划年产23万锭的纺纱示范项目,年产5000万米的高支高密多功能面料项目等。
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围绕植物油加工、蔬菜菌类水果和坚果加工、焙烤食品制造、方便食品、乳制品、饮料制造、其他食品制造(保健食品等)7个领域,谋划年产40万吨的乳制品深加工项目,年产1000万盒的保健食品精深加工项目等。
关键词:政策
科学精准的惠企政策是激发经济活力的有效手段。
今年,乌鲁木齐持续发力,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梳理提出新一批政策干货,打好“加减乘除”政策组合拳。
产业政策方面,乌鲁木齐对战略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棉花及纺织服装、氢能等项目予以资金支持;对2025年新认定的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2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升规纳统的工业类规模以上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新疆至中欧(中亚)班列运输的本地产品,按不超过4000美元/车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运费补贴。
税收政策方面,鼓励类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超60%的,可享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符合认定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按所属土地等级适用税额标准的50%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科技政策方面,对企业承担的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按照每个项目经费投入总额的40%、最高300万元给予支持;对通过首次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家企业给予10万元补助奖励;对企业购买获得疆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并实现转化应用的,按其技术交易额的1.5%、最高20万元给予奖励支持;对企业申报科技创新发展基金的直接投资成果转化和股权投资项目,按每个项目投资额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等。
人才政策方面,领军人才每人给予5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和每年最高100万元工作经费资助,特聘专家每人每年最高给予30万元生活补助,青年博士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每人给予2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和每年最高30万元工作经费资助。对认定人才发放“红山英才卡”,根据分类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就医体检等22类绿色通道服务。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按照中级工5000元/人、高级工及以上6000元/人给予补贴。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最高可给予200万元经费支持。
社会政策方面,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至1%的政策,招用高校毕业生人员的,按照1500元/人的标准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符合自治区改革试点清单的自贸试验区内的建设项目,可享受豁免环评、简化环评、备案审批等政策。乌鲁木齐还将针对“5+2”“6+8”等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不断完善各项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