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史传芝 通讯员沈芩)近日,G217线独库公路和静县二乡桥至库车市大龙池段路面修复养护工程正式启动,拉开了自治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2025年公路养护大中修项目的序幕,也吹响了2025年独库公路“6月1日提前开通、10月10日延迟封闭”目标的冲锋号。
2月15日,记者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了解到,作为2025年“十大新疆交通民生工程”之一的公路基础设施安全能力提升工程,是新疆交通运输部门提升“新疆交通亚克西”服务品牌的重要举措。作为“中国最美公路”之一的独库公路,它不仅串联起天山腹地的雪山、峡谷、草原等壮丽景观,更承载着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美好出行的重要使命。
大龙池段路面修复养护工程位于G217线独库公路和静县二乡桥至库车市大龙池(K905+114—K943+000)路段,全长37.886公里,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时速40公里,路面宽度7.5米。独库公路路面修复养护工程的按时完工,将进一步提升公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让“中国最美公路”更加畅通无阻。
然而,这一段天山天路的地理环境却给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地处天山山区,海拔高,地形复杂,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恶劣,施工窗口期短,工程要在不足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是一场艰苦卓绝的鏖战。为打赢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自治区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提前谋划,依托冬季窗口期,做足了准备。
物资储备先行到位,1213吨高标号沥青、7830吨水泥、2.55万吨破碎石等原材料物资已提前储备就绪。施工驻地提前建成,项目驻地建设、沥青拌合站架设已完成,34名管理人员、155名专业技术人员及110台(套)机械设备组成的攻坚团队已到位。
面对低温、高海拔等特殊条件下的施工难题,项目团队创新技术手段,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替代传统填料,使用低温型改性沥青降低摊铺温度门槛,破解低温高海拔养护施工技术难题。采用全深式冷再生技术水稳基层施工技术,实现废旧材料的高效回收利用,最大限度保护环境。
针对独库公路施工窗口期短的特点,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优化施工组织方案。
多点同步,从和静县二乡桥和隧道南侧同步开展路面养护工程,同时推进桥涵修复、挂网防护以及交通安全工程施工。采取多工序并行、交叉流水作业的先进施工组织模式,为路面主体修复工程在5月25日前完工打下坚实基础。独库公路的提质升级,不仅将为游客带来更舒适的出行体验,也将进一步促进新疆“交通+旅游”深度融合,助力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