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官方微博
新疆网抖音号
眼界新闻客户端

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
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
官方微博
新疆网
抖音号
眼界新闻
客户端
首页 > 新疆新闻

巧手剪制百米长龙

时间: 2025-02-10 10:31:30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月8日,在沙依巴克区“打起手鼓舞起龙”社火队彩排现场,社火队员托举起百米长龙排练。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盖煜)红布衬底、金布剪出龙鳞、铁丝制作圆形龙骨、固定上木棒方便手握,一条舞龙用的百米长龙就做好了,看似步骤简单,但由10个人共同制作了近一个月时间。

这条百米长龙是沙依巴克区和田二街“打起手鼓舞起龙”社火队现场表演的舞龙道具,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贵福设计制作而成。

2月9日,林贵福说,当得知要举办“打起手鼓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巡演活动时,他有了一个用剪纸技艺制作一条百米长龙的想法,便开始构思长龙设计图和制作步骤。

林贵福说,他试验发现,衬底的红布与普通红布不同,普通红布比较软,缺乏支撑力,制作舞龙道具的布应选用过浆的绒布,硬一些,舞动时更容易出造型。

“我跑遍了乌鲁木齐布料市场,没选上合适的红布,后来委托浙江的朋友,从义乌买到合适的布料寄来。”林贵福说,红布没到时,他带着学生和友好南路街道志愿者一起剪龙鳞、做龙骨。

“林老师绘制了龙鳞剪纸图,打印在2米长的纸张上,我们把纸固定在金布上,按照图纸开始剪,一般龙须处用剪刀剪、龙鳞框架用刻刀刻,2米长的龙鳞剪完后,再将图纸后移固定好继续剪。”志愿者李雪芹说,他们用的是剪纸艺术中的阳剪技法,每个龙鳞看似一片片独立存在,其实相互间有一条极细的线相连,看起来更立体。

马斌负责做龙骨,他说:“百米长龙每隔一米要固定一个龙骨,这样支撑性好,整个龙形看起来也更加稳定和美观。”

制作好100个龙骨,剪完近1万片龙鳞,舞龙道具的工序就完成了近半。

接下来,就是最令林贵福头疼的步骤——贴龙鳞。林贵福说,百米长龙太长,制作场地又有限,他们只能一边粘一边卷起长龙,全部粘一遍用了6天。

粘完后问题出现了,卷起的龙鳞处浆糊不容易晾干,龙身一展开,部分龙鳞就脱落了,只能反复检查反复粘。

“我想这样反复操作也不是个办法,就换了个思路,先固定龙骨,龙骨将龙身撑起来,粘上的龙鳞也就干得快一些。”林贵福说,仅粘龙鳞这一道工序,就耗时近10天。

林贵福透露了一个小秘密,这条百米长龙若用尺子细量,其实只有99米,这里面加入了他的一个小巧思,“9”寓意长长久久,他希望借此契机为大家送去最美好的祝愿。

最后的社火集中巡游展演活动在即,林贵福这几日又对百米长龙细致检查了一遍,将龙鳞再次加固,试验每个龙骨的稳定性,确保给各族群众带去一场更为完美的社火表演。

“我还剪制了5套中国传统服饰和5套披肩,展演那天,10名模特将身着剪有牡丹、凤凰、龙等图案的服装,与百米长龙、百面手鼓一同亮相,让剪纸和社火这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更好融合,在春节里带给各族市民和各地游客一场极致的视觉体验。”林贵福说。

多说一句:当“黑神话悟空”遇到“太空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根于实践土壤、内嵌于日常生活,并非静态的文化符号,而是活态的文化有机体,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密码,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风俗所系、情感所系。

从社火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到融入剪纸艺术、时代元素等的创新发展,非遗因时而进,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活力。

就拿“打起手鼓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巡演活动来说,各族群众在欣赏到传统社火的秧歌、锣鼓、舞龙、舞狮、旱船等表演外,还看到了很多“新、奇、特”,中国扇玩隔空翻,“黑神话悟空”与“太空人”相遇,功夫熊猫和动漫IP人偶到来,剪纸作品或“舞”或“穿”……文化碰撞出的新火花,让一场场社火展演更加耀眼。

无论是时代元素的加入,还是非遗的融合出彩,这些都不是终点,而是传承和保护的新起点。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不断擦亮非遗这张中华文明“金名片”,从整体上提升非遗的可见度,让非遗绽放更绚丽的光彩,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全媒体记者盖煜)

责任编辑:冶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