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伙热扎义丁·热合木江和他设计的“后土”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张梦婷)形似小狗的四足机器人,根据指令快速进入救援现场,穿越狭窄的缝隙,平稳通过碎石路段……这是新疆小伙热扎义丁·热合木江设计的矿洞探测机器人。日前,他带着这款设计登上了湖南卫视全球大学生创业节目《夺金2025》。
今年21岁的热扎义丁·热合木江是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
2月7日,热扎义丁·热合木江接受了记者采访,并聊起了他的设计灵感。
热扎义丁·热合木江来自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家人从事地矿工作,受家庭影响,他大学报考了相关专业。
因为矿井工作环境恶劣,工人们常常要进入井下500米工作,尤其是井下爆破作业及爆破后的烟尘、粉尘、气体等具有危险性,所以读大一时,热扎义丁·热合木江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让机器人代替一线工人“下井”?
恰逢学校开展创业项目竞赛,于是他报名参加,想要将这一想法转化为现实。
用仿生机器人做矿洞探测并非易事,除掌握地质知识外,还需要机械设计、软件开发、自动化等专业支持。于是,热扎义丁·热合木江在校园网上发布宣传帖文,招募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参与项目研发。
“矿洞作业中最危险的一个环节就是爆破掘进。”热扎义丁·热合木江说,过去在矿井中,爆破后还依赖于履带式车辆与巡检人员进入场内巡视通风、瓦斯、煤尘等情况,如果使用矿洞机器狗代替勘测人员,不仅能够免去人工进入的危险隐患,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团队成员各有分工,对各类传感系统和模块进行拼搭,并且编写代码让其根据指令行动,终于制成了矿洞探测机器人。依托传感器技术和自动导航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区域外派遣机器人进入待测场地,绘制立体数字地图,分析矿井环境。搭载的气体检测模块,能够全面检测矿洞内各类气体含量,同时兼具应急救援和阈值警报等功能。
“矿井内的环境是复杂的,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内部环境。”团队成员之一、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2021级学生黄盛负责软件开发和脚本编写,他编写的SLAM程序和雷达运行脚本让机器人实现路径规划,自主探索以及使用激光雷达进行3D扫描形成空间点云图等功能。经过反复的测试,这款机器人还可以运送救援物资,代替或辅助安全人员执行工作。
取自“皇天后土”,团队为这款机器人取名“后土”。由于目前产品尚未完成实测,静电、防爆认证等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有待完善,目前他们还没有具体应用于井下工作。
然而,为了让更多人可以了解到他们的设计,他们积极参加各类创业大赛,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24)校赛金奖。
“‘后土’矿洞探测机器人项目通过了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基金的筛选,将获得50万元的投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副院长谭静强说,他们通过《夺金2025》节目获得了不少关注,下一步,团队将尽快完善设备,完成实测,让“后土”机器人实现更多功能,将来可以助力矿业的智能化转型,让行业拥有更加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