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游客正在参观序厅。(全媒体记者王畅彤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畅彤 陈彦仿)蛇年春节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
连日来,新疆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博场馆立足馆藏优势,整合多方资源,积极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策划推出特色主题展览和系列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月4日,大年初七,位于乌鲁木齐文化中心的乌鲁木齐市博物馆里,参观者们抓住假期的尾巴,在“博物馆里过大年”。
这个春节假期,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毛泽民故居、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等4处文博场馆正常开放,截至2月4日上午,累计接待游客61702人次。
进入市博物馆,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大厅内精心设置的“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互动区域,新春氛围浓厚,吸引着进馆游客在此合影“打卡”。
市博物馆不仅有静态的展览,还有动态的体验活动。自除夕以来,市博物馆通过常设的主题展览,以及新设的《蛇舞新春——中国蛇文化百馆联展》等临时展览,再加上持续举行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走进博物馆,共同感受浓浓的文化年味。
漫步市博物馆,市民、游客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感受浓厚历史文化氛围,已成为过节新风尚。
馆内展示的一张张老照片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史料,向我们诉说着曾经发生在新疆大地的历史故事。
自二楼起,为场馆常设的《乌鲁木齐历史文化陈列》展,以时间为轴,立足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等维度,溯源乌鲁木齐文脉传承,解读城市记忆。加上反映1949年至今城市建设历程的《家园记忆》展,以及《国茗天香——中华茶文化展》《天山脚下沧桑巨变——乌鲁木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影像展》《万里向西行——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不同主题的展陈在不同风格的展厅内,向游客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来自吉林的游客赵祥军说:“前两天我在乌鲁木齐的社火表演中看到了这座城市热情活力的一面,今天又在博物馆看到了乌鲁木齐丰富而厚重的一面。”
同样人气旺的还有新疆博物馆,从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七,新疆博物馆每天预约名额1万人次,全部约满。
“为了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众,春节期间,新疆博物馆举办了15场次的社教活动。”新疆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张蕾说,配合馆内正在举办的各类展览,新疆博物馆从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七推出了博物馆里的“年夜饭”立体书制作、“趣味剪窗花,传承中华情”剪纸、“国芳流韵,手绘青花”描摹等活动,让市民、游客触摸丰厚的历史文化,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欢度佳节。
在各大主题展览中,有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和“八龙纹金带扣”等展示国宝级文物的《新疆历史文物展》最受游客们的追捧。
2月4日上午,新疆博物馆内不时可以看到背着行李前来参观的游客。“明天我们就要离开新疆了,我们把新疆博物馆放在新疆游的最后一站,希望用博物馆来总结整个新疆游的感受。”广州游客牛静静说,此次来新疆过春节,她和同伴一起滑雪、品美食、逛博物馆、看社火,感受到了乌鲁木齐过大年的浓浓年味,希望有机会还能再来乌鲁木齐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