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官方微博
新疆网抖音号
眼界新闻客户端

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
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
官方微博
新疆网
抖音号
眼界新闻
客户端
首页 > 新疆新闻

非遗年俗闹新春,美术馆里过大年

时间: 2025-02-03 08:40:29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月2日,在新疆美术馆非遗年俗展上,观众正在观看非遗传承人王砚华进行现场篆刻创作。(全媒体记者赵剑尘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赵剑尘)春节期间,新疆美术馆每天人流涌动。美术馆从大年初二开始,每天举办内容不同的主题活动,7种艺术工坊的体验制作,用毛球精心制作可爱的柿子一起扮靓美术馆,寓意事事如意;在艺影星空,观看艺术电影;负一层的公共空间里,正在刻版画,迎财神……

大年初五的美术馆,别有一番喜庆热闹。一进美术馆,最先看到的是第十二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厅。本届非遗年俗展以“汉字里的年俗”为主题,选取“福、美、乐、新、年、好、食、喜、春、安”等十个寓意吉祥的汉字,以传统的篆书书写,象征着十全十美,生动呈现与汉字有关的传统年俗内容,彰显非遗独特魅力,打造新潮非遗年味。

“接得灶神天未晓,爆仗声暄,催要开门早……”在展厅里,大幅初五接财神的展幅上书写了明代词人沈宣的词《蝶恋花》。“妈妈,为什么年俗旁边要写古诗词呢?”7岁的李晓旻问。“因为古诗词可以证明年俗的形成由来已久。”年轻的妈妈古嘉琪说。古诗词与年俗,宛如华夏文明长卷中交织的两条时光线,紧密相连,彼此映衬,既展现了春节年俗的源远流长,又共同演绎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年俗展上,葫芦雕刻、掐丝珐琅画、金石篆刻、版画、布老虎、面塑、剪窗花、耍皮影、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各自拿出看家本领,吸引观展者参与到各种非遗项目的沉浸式体验中。

在掐丝珐琅展位,掐丝珐琅乌鲁木齐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华正带领学生制作作品。桌上摆放着精美的掐丝珐琅文创作品。这些作品,是她借鉴油画、工笔画、版画、剪纸等技法,把掐丝珐琅应用到耳环、挂坠等配饰和文创产品中制作而成。

“没想到过年期间会有这么多人来观展,我们几个非遗传承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掐丝珐琅乌鲁木齐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华说,现在家长特别重视孩子非遗知识和美学修养的培养。每天前来这里体验的孩子很多,在新潮的非遗年俗展上过大年,已经成为人们的过年新时尚。

正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罗静所说,春节是一个完整的、活态的非遗项目。正是这些特色鲜明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非遗资源,成为支撑春节这一非遗项目的“筋骨血脉”,带动众多其他项目辐辏骈集,构成了春节的完整性和活态性。为迎接首个非遗中国年,非遗年俗展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春节文化的风采神韵,进而展现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的中华民族创造精神与生存智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化、系统化、场景化展示的有益探索。

责任编辑:冶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