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从年长的表演者到萌娃上场舞龙
文化 《昆仑之约》重要角色扮演者亮相、剪纸融入社火表演
多元 既有传统的秧歌旱船表演,又有鸣笛而来的“中欧班列”
1月23日,沙依巴克区“萌娃”闹春迷你社火队的小朋友们在表演舞龙。
1月23日,在“打起手鼓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沙依巴克区分会场联赛现场,友好南路街道100人组成的庞大手鼓团队整齐划一,一边打手鼓一边跳舞。
大雪纷飞,挡不住一颗颗闹社火、看社火的心。
1月23日,走进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在声势浩大的“打起手鼓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沙依巴克区分会场联赛现场,这边,锣鼓喧天,秧歌欢快,龙狮欢腾;那边,冬不拉悠扬,黑走马奔放……
一时间,这场精彩的社火表演,让更多人领略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限魅力。
喜闻乐见 传承中的民俗文化之热
“这次的社火表演和往年不同,往年大多看到的是年龄大一些的人在表演,这次我看到四五岁的‘萌娃’也加入了队伍,虽然动作稍显稚嫩,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创新发展。”市民张文颖带着3岁的儿子来公园玩,正巧碰上这场联赛,便驻足观看。
看到沙依巴克区“萌娃”闹春迷你社火队入场,张文颖赶紧拿出手机拍照,她的儿子林漠也有样学样,跟着场上表演者的步伐,用自己的围巾当道具舞了起来。
文化传承发展,是文脉赓续延绵、民族性格塑造、国家团结统一的大事。社火,中国最古老的民俗,在乌鲁木齐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延续至今。
在“打起手鼓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沙依巴克区分会场联赛上,大型实景音乐剧《昆仑之约》周穆王、西王母等重要角色的扮演者悉数亮相,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巧妙融入社火表演,热瓦普、长唢呐、纳格拉鼓等乐器和手鼓表演相得益彰,欢快黑走马奔腾出无限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焕发出灿烂光彩。
“这场表演太震撼了,这是我在乌鲁木齐过的第二个新年,去年,我和室友一起上红山登高祈福。今年,我们一起来看社火表演,在中国过年非常有意思。”新疆大学留学生小龙来自土库曼斯坦,他对黑走马表演和手鼓表演很感兴趣,希望以后也能有机会学习。
内容丰富 融合中的开放包容之美
传统的秧歌旱船、舞狮舞龙刚结束,舞姿热烈奔放的黑走马、边跳边撒糖的“恰秀”送福又登上舞台。
来自湖北的游客刘梦在本地朋友的陪同下,自人民公园南门进入,一路跟随乌鲁木齐县的社火表演队伍前行,并不时举起手机拍摄几段视频,分享给千里之外的家人。刘梦说,社火表演既有传统,也不乏特色,各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内容丰富,形式也多样。
在“打起手鼓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活动中,处处不乏传统社火与民间艺术、本土特色的融合。
随着音乐的变换,身着民族服饰的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萨尔乔克村村民朱丽特孜·对山别克时而耸肩抖腕,时而移步转身,用灵动的舞姿跳出了新春的“最炫民族风”。“一路上不少人向我请教如何跳黑走马,我也跟着音乐扭起秧歌,真是太热闹了。”朱丽特孜·对山别克说,大家一起闹社火,共唱文化之歌、播撒交融之火,走得更近了、关系更亲了。
与时俱进 创新中的时代发展之路
当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悠悠响起时,“经开向上”现代工业社火队的“商队”牵着“骆驼”缓缓走来,紧接着画风一转,仿佛时空穿梭,一列“中欧班列”鸣笛而来……
“这个真有意思,大开眼界。”摄影爱好者邹鹏和其他摄影师一边聊着,一边“咔咔咔”按下快门。邹鹏来自重庆,这次是来新疆拍摄雪景的,听说乌鲁木齐有社火演出,又多停留了几天。
邹鹏说,这是他头一次在社火演出中对中欧班列产生兴趣,他决定去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拍摄中欧班列的发运场景。
如果说“中欧班列”元素代表着乌鲁木齐外贸业的发展。那么,广汽、卓郎、纳爱斯、申通等企业加入社火队,让更多人看到了乌鲁木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来自深圳的刘斌是一家科技企业的高管,回乌鲁木齐探亲的同时,也想了解乌鲁木齐适合投资的项目。
当刘斌了解到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化纺织机械设备已销售到全球各地的市场后,他很感兴趣,当场找到经开区(头屯河区)社火领队,希望和企业对接,洽谈科技合作。
在融合中不断发展的同时,这场社火表演也没有忘记与时代发展共同进步。
“这儿还有身穿彩色滑雪服、拿着滑雪板的表演。”见到场内乌鲁木齐县恰秀民俗文化特色社火队的表演,来自成都的游客曾广发通过视频连线,让家乡的朋友一饱眼福。
前一天刚在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体验了滑雪乐趣的曾广发说:“没想到社火表演中还能看到冰雪元素,再次让我感受到乌鲁木齐冰雪的魅力。”
文/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唐红梅 盖煜
图/全媒体记者迪丽娜尔·加力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