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乌鲁木齐市两会】两会聚焦 | 瞄准主攻方向 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助推乌鲁木齐市工业经济规模持续壮大
2024年5月29日,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的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米东区350万千瓦光伏项目断路器顺利合闸,标志着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沙漠光伏项目成功并网。(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丽丽 唐红梅 史传芝 牟敏 郭玲 贾梦妍)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产业,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工业强则产业强。
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千万千瓦、位列全疆三甲,氢能源客车、大蒜素原料药等多个产品填补全疆空白,乌昌石光伏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去年,乌鲁木齐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一项项成果清晰描绘了乌鲁木齐产业的发展路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围绕构建“5+ 2”现代工业体系,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和“产业地图”,谋划招引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促开工、促投产、促增产,以新型工业为骨干引领产业发展,持续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在市两会上,围绕做大做强“5+2”现代工业体系,提升产业能级等方面,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产业向“绿”,提升发展“含金量”
乌鲁木齐立足“南风北光”资源禀赋,加速追“风”逐“日”步伐,持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让高质量发展“含绿量”更高。
“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我们在北部沙漠谋划建设总占地面积103万亩、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的新能源光伏基地。”市人大代表,米东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肖永东说,目前,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已经获批12个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达到了1675万千瓦,计划总投资565.8亿元,2024年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71亿元。
在这12个光伏项目中,中绿电350万千瓦、华电50万千瓦以及国能100万千瓦3个项目已分别于2024年5月、9月和11月成功实现并网发电,特别是中绿电350万千瓦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全容量并网光伏项目。
“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其余总装机规模为1175万千瓦的9个光伏项目加快建设并网。同时,针对剩余尚未开发的900万千瓦的光伏指标,将加大招引力度,积极组织有意向的优质企业进行项目申报。”肖永东说。
在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乌鲁木齐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也很强劲。目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疆胡杨线缆制造有限公司已成功打造4条智能化光伏线缆生产线和16条配套新能源线缆生产线。
市政协委员、新疆胡杨线缆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杰冰说,公司将以光伏线缆与风力电缆为坚实纽带,串联起光伏产业上下游全链条,打造乌鲁木齐本地企业领航的光伏基地,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树立典范标杆,助力地区经济向着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方向大步跨越。
乌鲁木齐立足国家所需、乌鲁木齐所能,在油气勘探开发寻求突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达坂城的铜、后峡片区的煤和柴窝堡北缘等地的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在探矿突破、矿权转让和增储上产上取得实质进展。
“2025年,达坂城区将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等实际,大力推动矿产资源大开发,积极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深入贯彻乌鲁木齐市‘5+2’现代工业体系。”市人大代表,达坂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赵凯说,达坂城区将抢抓国家新一轮找矿战略机遇,深入挖掘丰富优质的玄武岩、铜、石油、煤层气、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加快重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转化利用,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重点跟进柴窝堡北缘凹陷区、新疆盛源准噶尔盆地南缘柴窝堡区块等地油气资源勘探,配合做好久刚矿业采矿权整合、龙背山铜锌矿勘探等铜矿资源开发工作,奋力打造首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产业向“高”,促进延链补链强链
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还要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含新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是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的重点项目,占地8000亩,布局为高端制造、科技孵化和现代服务三大产业集群,由新疆大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投用和建设的项目包括特种装备、新能源客车、专用车辆、高端零部件制造基地等。
市人大代表、新疆大道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森介绍,2024年,在已投用的特种车辆和新能源客车的总装车间,接到了1000多辆新能源车辆的订单,还有300多辆特种车辆的订单也已交付,今年计划产销翻番。
两河高端制造科技产业园作为经开区(头屯河区)装备制造产业的一大承载区和产业链配套聚集区,近几年一直在一边建设一边招商。
“招商引资的企业当中,今年有十几家可以陆续入驻并投产。”杨森说,这些企业主要入驻园区的冲压中心、模具制造中心、机加中心,这几个中心投用后,将为乌鲁木齐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发展提供相应配套。
在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过程中,经开区(头屯河区)推动专用设备制造业扩大规模、释放产能,支持牧神、铁建重工、卓郎等企业研发新产品,加快鼎新工程基地等新项目建设,打造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同时,经开区(头屯河区)还在推进铸造产业园和电镀产业园的建设,也将促进延链补链强链。
高端装备制造加速向高攀升的同时,还要引导更多产业向“高”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加工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
近年来,乌鲁木齐不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疆形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
针对如何持续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市人大代表、新奇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成认为,目前乌鲁木齐可加大对中药、化学药及生物制品等各细分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可谋划发展基因技术、合成生物学等新领域新赛道。
“利用新疆中药资源禀赋,在乌鲁木齐现有的产业基础上,形成我们特有的生物医药产业优势。”陈金成说,目前乌鲁木齐在中药特色药方面有一定基础,还可以继续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积极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上游研发及原材料供应、中游生产加工、下游仓储物流销售,从中间体、原料药到仿制药、制剂、生物药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产业向“新”,提升产业能级
乌鲁木齐主动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符合首府实际、体现首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含“绿”量更高、含“金”量更足。
如何进一步提高产业能级?
产业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市人大代表、上海嘉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公司总经理陈俊宏说,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疆正在高质量建设“十大产业集群”,乌鲁木齐加快“5+2”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要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释放科技创新的倍增效应,进一步在更大范围形成创新集群。
市政协委员、民建乌鲁木齐市委会主委苟彦忠建议,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强化龙头企业牵引、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作用,合力攻克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来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产业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还必须成链、成群、加“数”。
陈俊宏说,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要避免核心数字技术与新疆实体产业“雾里看花”,科技创新“孤岛现象”,加强对数字技术、科技创新与新疆实体产业应用的衔接,提升数字技术、科技成果等“优质种子”落地扎根于实体产业尤其是煤炭煤化工产业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和转化率。
苟彦忠建议,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链主企业”为牵引、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生态;加快构建一体化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切实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