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官方微博
新疆网抖音号
眼界新闻客户端

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
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
官方微博
新疆网
抖音号
眼界新闻
客户端
首页 > 新疆新闻

【聚焦2025乌鲁木齐市两会】两会聚焦丨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代表委员就增进民生福祉、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建言献策

时间: 2025-01-16 08:29:58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史传芝 牟敏 王丽娜 盖煜 郭玲 王煜 饶俊华 唐红梅 王畅彤 张梦婷 贾梦妍 王丽丽 郭军鸽 王磊)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就业增收、医疗、教育、养老托幼、停车……都是百姓关切的焦点。民之所呼,政之所向。这些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始终是乌鲁木齐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心头大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继续实施一批民生实事,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努力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民之所需、传递民之所盼,围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建言献策,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聚焦供需适配 保障最大的民生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劳动者获得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如何实现劳动者尽早就业、稳定就业?

“要培养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市人大代表王君说。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快速迭代,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王君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目前人工智能行业人才供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行业的人才存量积累,二是各大高校的院校人才培养,行业发展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

“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才供需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来应对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王君建议,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拓展到更多专业。加强政企、政校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单位向高校学生开放实习机会,不断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新路径。

市人大代表穆照鸿是乌鲁木齐爱之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他认为,供需端紧密对接培养,才能培育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学校都要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可通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摸清需求反馈,以及和企业岗位、零工市场等的对接,有针对性地统筹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实效性,并进一步增强后续跟踪服务。

养老变“享老” 托举最美夕阳红

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

市人大代表郑凤杰是经开区(头屯河区)高铁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她始终关注如何让老年人生活更有品质。

“我走访调研了多个社区,依托老年大学、社区共享舞蹈室、活动室等,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各类助老服务,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保障。不过,我们还能有提升空间。”郑凤杰说,梳理社区养老设施供给情况,形成“社区养老地图”,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规划养老资源。同时,建议盘活存量资源,老旧小区可通过政府回购、租赁等方式补上养老设施,新建小区建设养老设施应无偿或低偿用于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可与社区统筹资源,实现区域养老资源有机整合。

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休闲娱乐、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市政协委员朱德文调研发现,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经营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持续性经营能力偏弱、专业化程度不高、服务范围较窄等问题。

对此,朱德文建议,推行“政府支持+社会资本融合”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建立困难老年人评估和服务质量评估等制度,通过公益性服务、市场化运营来保障其健康运转,进而有效破解资金等发展瓶颈。

优质资源下沉 家门口享专家服务

就近看好病是群众普遍心愿。

市人大代表哈丽旦·肉孜是冶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主任医师。她说,冶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第一济困医院等医院成立了医疗联合体,每周都有三甲医院的专家来到基层医院坐诊,让居民可以得到同质化、连续性、优质的康复治疗,遇到复杂病情时,还能第一时间将患者转入上级医院。

“但是仍有一些居民在身体不适时,首先想到的是去大医院检查,而非先到社区医院进行初步诊断。”哈丽旦·肉孜说,她通过与患者的日常沟通和走访等方式收集民意,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医疗常识不足。对此,她建议,社区医院应进一步承担起普及医疗常识的责任,帮助群众在遇到疾病时能够对自己的病情做出初步判断,从而在就医时做出正确选择,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去年底,乌鲁木齐市首批三个城市医疗集团揭牌,标志着乌鲁木齐医疗体制改革与资源整合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这有力推动乌鲁木齐市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安全、便捷的优质医疗服务。但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市政协委员王新是民盟乌鲁木齐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她建议,推动医疗集团牵头医院更多科室部门积极投入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革工作中,将牵头医院专业化的高端医疗人才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医疗业务相结合,打造符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特色且满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做大做优做强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持续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普惠托育 破解年轻人“带娃难”

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当下年轻父母的刚性需求。目前,托育服务的供需之间仍存在数量、结构与质量不匹配等问题。如何破解年轻人“夫妻忙事业,孩子无人带”的现实问题?

“加强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市政协委员段茉莉是市妇幼保健院保健部副主任、医务科负责人,婴幼儿及父母是她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最多的群体,对于年轻父母的实际需要深有体会。

“‘谁来带娃’是很多年轻夫妻生育时的重要考量,能有兼顾普惠与质量的托育机构,对于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非常重要。”段茉莉说,乌鲁木齐市重视3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护服务,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项目统筹安排和推进,但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入托难”与“招生难”的情况。

段茉莉建议,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加快编制全市托育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和整体解决方案,科学引导托育机构建设和发展。将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和普惠托育服务项目纳入民生实事工程。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普惠性托育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0—3岁托育机构质量也是影响父母选择的重要因素。”段茉莉建议,通过医育结合将儿童保健与婴幼儿托育服务相结合,为0—3岁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科学的、专业的健康管理和早期发展业务指导。针对0—3岁托育机构制定行业人才培养计划,对托育机构的服务管理、人员资质、卫生保健等方面加强综合监管。

盘活各类资源 缓解“停车难”问题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按照“宜立体则立体、宜平面则平面、宜院落则院落、宜小区则小区、宜路侧则路侧”的原则,不断加大对繁华商圈、医院、学校周边等停车难点区域的科学管理疏导,巧用医院、学校等地周边“资源”,新建平面、立体停车场(库),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当前,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更多的停车资源?

市政协委员焦春艳建议,广泛发动社会资本力量及规划设计力量,把闲置空间利用起来,把街巷功能完善起来。

“比如老旧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而周边的街巷大多建设年限长,未规划停车泊位或空间比较紧张,无法规划泊位,这样的地方我们可以多布局限时泊位、潮汐泊位,方便市民出行。”焦春艳说,去年乌鲁木齐市城管部门实施的节假日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对外开放,就是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值得推广和应用。

市人大代表陈容是水磨沟区七道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她所在的街道有着很多已建成的新建小区,一些小区地下车库停车位只售不租等问题,引起她的关注。

“停车位只售不租,给一些小区居民生活带来一定不便,未能购买停车位的居民只好将车停在路边,也会造成安全隐患。”陈容说,因为小区停车问题,社区干部会主动跟物业对接,进行调和,但有时效果不明显。

陈容建议,在相关部门的共同推进下,推动地下停车库采取租售并举的方式,高效利用停车位,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

老旧小区改造 顾“面子”也要有“里子”

乌鲁木齐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去年改造120个老旧小区和5个城中村(自建房)片区。今年,将继续重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自建房)提升改造项目。

看到这样的改造力度,市人大代表曾海明很是欣喜。

“这是惠民利民的好事。不过,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把自己的建议带到了市两会上。”曾海明是天山区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他说,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随着老城区用电负荷的增加,现有的电力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居民会遇到因用电负荷不足无法安装充电桩等难题。目前老旧小区的改造,仅改造小区里面的电力设施,但对于小区外的电力设施无法涵盖,而这恰恰是隐患所在,希望能通过政府、电力公司增加投入,物业、单位加强管理等措施,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能将街区的电力设施进行改造。

市人大代表木拉提·牙生是沙依巴克区平顶山街道金沙江路西社区主任,他说,老旧小区改造是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要把老旧小区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就要既顾“面子”也有“里子”。

木拉提·牙生建议,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前,要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让居民参与到改造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来,充分听取居民对改造方案的看法和需求,使改造方案最大限度符合民意。同时,建议相关部门重点关注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防火性能、屋顶墙面漏雨、电线老化、电梯不足、违搭违建等问题,结合城市体检工作,摸清、摸透住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小区现状,进行老旧小区入库分级建档,优先改造安全隐患突出、基础设施条件差的老旧小区,同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物业管理全覆盖,吸引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入驻,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真正让“老房子”变“好房子”。

建设城市开放空间 增强群众幸福感

市人大代表吴郡的工作地点离南湖市民广场不远,下班后,她会选择在南湖市民广场走路健身。南湖市民广场环湖跑道上安装了智能健身器材,扫描二维码后,可以实时记录跑步人员的心率、运动时间、消耗卡路里等,每一次她都会扫码。

“智能健身器材,对我们这些健身者非常‘友好’,健身的时候可以直观地看到相关健身数据,帮助我们有计划地科学健身。”吴郡建议,乌鲁木齐市公园或者小游园里,也应该增加智能健身器材,方便更多的健身爱好者。

吴郡还关注到,目前仍有市民群众反映城区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的环境存在脏乱情况,要及时进行整治。她建议,可以对既有公园绿地、拆除腾退地、闲置地等存量空间进行微改造,将灰色低效空间转变为绿色潜力空间,使城市老旧空间焕发生机,为群众提供更多具有日常活动、游憩与交往等功能的城市户外开放空间。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强化扩绿、增绿、兴绿、护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持首府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融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绿色空间,悄然改变着乌鲁木齐人的生活环境,让大家不用远游,在家门口也能找到“诗和远方”。

市政协委员岳龙是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园林管理局)党组书记,他说,今年,乌鲁木齐市计划新增绿地面积2100亩,新建小游园10个,完成22个村庄绿化美化2200亩,荒山绿化改造提升城郊森林公园1个,持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场外连线

民生福祉有温度 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幸福从哪里来?一个“暖”字,解开了乌鲁木齐民生温度的密码。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兑现,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民生福祉更具质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市民张清华:我在花儿沟街103号家属院住了27年。老旧小区的改造,让我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新铺就的沥青路面,让整个小区都焕然一新。车辆有序停放在新划好的停车位里,尽管没有地库,小区里也实现了人车分流;院落前的花坛修建一新,楼道里干净整洁……小区改造完,孩子们第一次回来都不敢相信这是我们小区,还以为走错了家门。

●市民黎婷:我儿子在市第126中学(高铁校区)上小学一年级。孩子刚去学校那会儿,每次接送都要“抢”路边的车位,时不时还会造成交通拥堵。去年11月,学校附近新增的平面停车场建成投用,我来接孩子有地方停了,而且停车场都是半小时内免费,基本上接上孩子也不用交停车费,安全又省心。

●居民迪丽努尔·玉素:我住在羊毛湖社区,有两个孩子要照顾。社区“零工驿站”不仅提供各类就业岗位信息,还对接培训项目,将手工编织培训引进来,让我们这些“宝妈”工作时间不受限。我编好的东西,老师会帮我代卖。这让我既可以照顾家庭,也能有事情干,有钱挣。

●市民吕晨熙:我住在观园路内森庄园小区。以前小区门口是空地,杂草丛生。现在小游园建起来了,夏天有绿树、草坪,还有鲜花。走出家门不远就是游园,吃完晚饭在这里的慢行步道走路健身,真好。(全媒体记者史传芝王丽娜贾梦妍王磊)

责任编辑:冶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