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数字报 | 加入收藏夹
首页>>专题>>2014年十月专题>>2014十一专题>>聚变新疆
 站内 

温暖民心的幸福乐章

来源:  作者:   2014年09月30日 17:37:48

  新疆网讯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民生”成为新疆这片土地上的最热词,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自治区上上下下的共识和行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也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集中力量把各族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大事、实事办好,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本报将从今日起在一版刊发系列报道《民生改善看新疆》,大力宣传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在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和连续开展“民生建设年”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住房保障、就业再就业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充分反映近年来在新疆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2010年—2013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2.7万人,年均新增50.68万人。(资料图)

  新疆日报讯(记者姚彤报道)安居房里欢声笑语。近600万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农牧民喜迁新居,“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民生改善实惠”的承诺,掷地有声;

  工厂车间忙忙碌碌。202.7万人加入城镇新增就业大军,“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的目标,备受期待;

  城乡人民生活幸福。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四年增速居全国前列,“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半左右”的消息,鼓舞人心;

  ……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期盼幸福。“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0年自治区开展首个“民生建设年”活动以来,民生建设已持续开展5年。5年间,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第一,坚持民生优先、造福人民,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改革发展的成果正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守底线,增收入,全面小康是各族人民的小康

  自治区党委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牵系在心。5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等自治区主要领导,深入贫困地区不间断地调查研究。在帕米尔高原农户土炕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红柳林里,在乌鲁木齐黑甲山棚户区里,在伊犁河谷的牧民毡房里……天山南北处处留下了自治区党委决策者察民情、问民生的身影。

  “到2020年新疆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半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半左右,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了新疆全面小康的新指标。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增长目标,意味着新疆不仅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更重视群众是否切实分享到了发展硕果。

  全面建成小康,就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让“饭碗”多起来。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把就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突出解决普通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三个重点群体就业,初步建立了以市场就业为导向的机制,破解了历史遗留就业难题,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城乡就业持续稳定增长。

  2010年—2013年,全区财政就业投入183.9亿元。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2.7万人,年均新增50.68万人;制定了10项突破性就业扶持政策,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鼓励企业招用新疆当地劳动者特别是南疆三地州和少数民族及女性大中专毕业生,基本解决了2009年底前实名登记的7.5万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选派了2.3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支援省市培养见习;帮助25.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今年2月9日,自治区党委再次创新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推进“短、平、快”项目,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短、平、快”项目在南疆三地州迅速落地;紧接着,又立即启动纺织服装产业带动百万人就业工程,一个涉及数百万家庭的就业项目正在新疆如火如荼地开展。居民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当地产业发展也能被带动,各族群众的创业就业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就业难题非一朝一夕所能破解,因此坚持就显得尤为重要。5年来,自治区坚持推行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截至2013年,消除零就业家庭2.62万户,帮助2.9万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也从2009年5.6万人增加到2013年12.05万人,增长115%。

  全面建成小康,就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让“荷包”鼓起来。

  5年来,自治区逐年出台具体的城乡居民增收计划。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四年增速居全国前列,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9年的12258元增加到2013年的199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3883元增加到2013年的7394元,超过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难点在农牧区,特别是贫困地区。2010年至2013年中央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3亿元,年均增长28.9%。3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2978元增加到2013年的5814元,年均增长18.21%。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会少!

  保基本,上水平,构建民生保障安全网

  这几天,喀什市幸福苑1号小区居民帕提古丽·艾莎正张罗着购买新家具。考虑到她家人口多,今年,当地政府在原有老城区改造安置房的基础上又为她家争取到一套54平米的廉租房。“现在我们家有100多平米的房子,住的地方宽敞了,我们很满足。”喀什市22万老城区群众的住房和改造一直是政府关注的民生重点,通过原址重建和自拆统建等多种方式,如今,老城6.5万多户群众告别危旧房搬进新居,步入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新房子有自来水、暖气,上厕所再也不用排队,多亏党的政策好!”

  新型城镇化,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简陋危房。让群众住有所居。5年间,廉租房加快建设,危改、棚改和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齐头并进。全区城镇保障性住房开工114.16万套,开工率达102.7%,累计解决了62万户、200余万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累计投入安居富民工程建设资金742.46亿元,建成安居富民房92.09万户,共有360余万农牧民喜迁新居,4.15万户游牧民实现定居。同时,定居兴牧水源工程发挥效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更多群众搬离了危房、棚户区,“忧居”变“宜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实现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助……自治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

  让群众老有所养,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全疆,保障水平走在前列。

  以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标志,我区养老保险制度比全国其他省份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建立了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及主要覆盖职业人群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

  到2013年底,全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85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903万人(次),增长70.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6.5万名“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一件几十年来多次研究却始终未决的“硬骨头”被“啃”下来了。

  让群众病有所医,99.8%农牧民参保新农合,解决14.3万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医保问题。(黑体)

  5年来,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设备条件明显改善。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人均筹资标准从2009年的115元提高到2013年的336元,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实现了统筹区域内异地就诊、异地购药“一卡通”即时结算。还有14.3万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医保问题得到解决,为众多医疗负担较重的家庭雪中送炭。

  让群众困有所助,城乡居民低保制度的“质量”稳步提升。

  目前,全区有216万人享受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并从2012年起实现了低保金现金发放。城乡低保标准由2009年的城市低保月人均137元、农村低保月人均64元,分别提高到2013年的317元、155元。不仅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补助标准差距进一步缩小,相互衔接、运行有效、保障特困群众的兜底制度也在构建,保障制度不再碎片化。目前,最低生活保障正在实现与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制度的无缝对接。

  补短板,促公平,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从基本温饱到营养健身,从遮风避雨到宜居环保,从先富起来到共赴小康……随着自治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判断标准也越来越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项坚守底线的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自治区5年来开展民生建设年的成功实践,正是自治区党委深化改革,补齐民生短板,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好写照。

  防止阶层固化,创造机会公平,教育公平迈出关键步伐。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全部享受生活费补助;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范围由15%提高到50%;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扩大到35个县及内初班所有学生;普通高中助学金资助面达到30%,高校助学金资助覆盖面达到在校生总数的60%以上,一系列资助政策,构建了一个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更多“寒门”学子梦想得以实现。

  内地新疆高中班在校生达到3.1万人,比2009年增加1.1万人;在内地9个省(市)的33所中职学校开办了内地新疆中职班,在校生规模达到9900人。许多学生的命运有望由此改变。

  蓝天承诺兑现,坚持生态底线,确保新疆山川秀美、绿洲常在。

  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是自治区生态保护的两个重要指导思想。在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严格执行。特别是四任市长接力治污、首府蓝天重现,让乌鲁木齐蓝天工程真正成为了各族市民看得见的成果,这也极大地坚定了其他地州县市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的决心。

  2010年—2013年,中央和自治区累计用于新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及节能等方面的建设资金162.02亿元;新疆天山申遗成功,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首个世界自然遗产;累计实施建设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示范工程项目103个,年节能量115万吨标准煤、节水量600万吨以上、利用煤矸石等废弃物600万吨以上;累计淘汰落后小火电发电装机46.8万千瓦以及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1587万吨。任何一个客观的人都不能否认,这5年,新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状况继续得到改善,为实现永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生工程办实,民心就能聚拢,各族群众一心谋发展思稳定。

  现在的基层,群众愿意去村委会、愿意找干部、愿意听教育。这正是因为各级党组织把群众的民生当成了自己家的事,群众才把党组织当成自己家的人,才有了前所未有的民心一致谋发展思稳定的大好局面。

  我们欣喜地发现,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更强了,对发展的决心更坚定了,牢固树立起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思想意识。

  民生持续改善,彰显着自治区党委、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指数”。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自治区党委必将一如既往坚持民生优先,咬定青山不放松,出台更多惠民举措,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全疆各族群众奔向全面小康之路必将更加宽广。

  责任编辑:张姝  
    法律声明:新疆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详细]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法
新ICP备100012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新)字第6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3110483)
Copyright © 2004 - 2012 www.xinjiang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和镜像
新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