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数字报 | 加入收藏夹
首页>>专题>>2014年一月专题>>2014年新疆两会报道>>政务
 站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保护

来源:责编  作者:   2014年01月14日 17:52:30

  政协阿勒泰地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曾舒拉

  近几年,阿勒泰地区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安排部署,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和打造新疆“两个可持续”示范区、建设代表新疆的重要“会客厅”的目标,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制定管理办法、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16个,总投资5586万元,通过实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及畜禽养殖粪便收集等工程,有效解决农村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改善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乌伦古湖赫勒淦村垃圾处理项目、乌伦古湖海滨污水处理及综合利用和垃圾处理项目、环境监管能力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喀纳斯湖生态治理项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收集项目、周边农村面源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实施进展顺利。

  三是加快推进可可托海工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建设。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项目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评审,已下达可可托海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供水、污水处理等4个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7974万元。集中供热、街区整治、节能改造、额河可可托海段治理、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公租房、可可托海水电站扩机工程等已开工建设。

  四是以生态示范区创建为载体,逐步解决目前城镇、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创建全国优美乡镇2个、全国生态村1个。今年共申报自治区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2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3个。

  目前,阿勒泰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两河”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额尔齐斯河河水过度利用,造成额尔齐斯河水年径流量下降,耕地用水困难,地表植被与河谷林退化,湿地面积萎缩;乌伦古河下游已经连续10年断流,河谷林面积减少了20%,生态退化较为严重,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

  (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滞后。地区除阿勒泰市建成一座二级污水处理厂,富蕴县实现污水综合利用、绿化荒山外,其余各县基本采取氧化塘沉淀氧化处理。全地区六个县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也面临一样的困境。

  (三)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较为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较低,农村生活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形势日趋严峻。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尚未划分到乡、村一级,保护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农村26.18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及时掌握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二是加快实施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地区50—60个重点村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和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推广及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三是实施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试点与示范工程,依托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农田地膜污染治理、农村沼气建设项目和畜禽污染控制示范点建设等项目,大力推进土壤污染、农膜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村固废利用等进程,推进农村生活和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升农业系统内部的循环用。整顿、规范农药流通程序,继续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科学施用农药、化肥,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加快推广普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精准施药等技术。四是加快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力争“十二五”末完成100万亩农作物绿色有机基地认证工作。五是积极开展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工作。六是切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田排灌体系,基本实现干、支、斗、农四级渠道合理防渗。

  2、大力推进城镇环境保护工程。加快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推进“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生活污水、垃圾、供热等项目的落实。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县城和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3、加大“两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尽快编制《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建设规划》和《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以及《乌伦古河流域生态建设规划》,把额尔齐斯河流域、乌伦古河流域生态治理纳入国家建设计划,实施工程化治理。

  4、尽快建立阿勒泰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地区经济欠发达,自身财力很困难,建议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并将该资源费用于生态建设,建立河谷森林、草场生态补偿机制。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治理的同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如水电、旅游、矿山、水利等生态效益的直接受益单位,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的保护、建设以及对流域生态环境的补偿。

  责任编辑:薛惠珊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法
新ICP备100012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新)字第6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3110483)
Copyright © 2004 - 2012 www.xinjiang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和镜像
新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