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数字报 | 加入收藏夹
首页>>专题>>2014年一月专题>>2014年新疆两会报道>>经济
 站内 

积极稳妥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

来源:责编  作者:   2014年01月14日 17:45:49

  更换背景颜色: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李建新

尊敬的努尔兰·阿不都满金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常委:

 

  大家好!为深入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常委会议科学选题,围绕“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努尔兰?阿不都满金主席亲自带队,毛肯?赛依提哈木扎副主席等领导全程参加,赴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玛纳斯县和沙湾县等地对城镇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实地查看了城镇重点建设项目和居住区、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建设等,并与当地负责同志和基层干部群众深入沟通、亲切交流,掌握了解基层情况,广泛倾听民声民意,视察调研取得圆满效果。调研组凝聚常委、委员们的智慧,撰写了详实的调研报告,客观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若干建议。本人很荣幸全程参加调研,按照此次会议要求,下面,我重点围绕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城镇发展现状,以调研报告为基础做会议主题发言:

  一、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基础设施现代化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力争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8%”的目标。自治区领导多次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领会城镇化水平和GDP水平的相互促进关系,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新疆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动作为、聚集力量,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着手开展了新型城镇化相应课题研究和政策制度设计,结合新疆城镇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同步制定了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了基础设施现状调研和城镇化发展评估研究。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是代表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推动意义。新疆幅员广阔,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多年来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面对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难得机遇,在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进程中,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亟需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促进各种要素快速流动,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张春贤书记多次强调,要抓住中央“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新疆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多上、快上一批事关自治区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新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强大后劲。城镇基础设施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日建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必将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和有力支撑。

  二、我区新型城镇化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特点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中心城市快速发展,城镇群逐步形成。2012年新疆共有设市城市24个,县68个(县城66个),城镇人口980万,占新疆总人口的44%,建成区面积960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0.5%。设市城市总人口占新疆的38.5%,GDP占70%,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78.8%,成为新疆区域发展的核心。包括乌鲁木齐都市圈、克拉玛依-奎屯-乌苏、伊宁-霍尔果斯、库尔勒-尉犁、阿克苏-温宿、喀什-疏附-疏勒、和田-墨玉-洛浦等城镇组群已经形成或者正在逐步形成。

  2、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天山北坡城镇群的城镇发展规模和城镇化水平位居新疆首位,2012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7%,非农经济比例高达93%。本次视察组调研的乌昌地区是新疆城镇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区域,城镇人口37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92%,而南疆三地州的城镇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镇化率不足30%,非农经济比例仅为68%。

  3、城市空间扩展加快,城镇发展质量得到提升。随着城市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调研所到城镇都以新一轮城乡规划为建设引导,以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等重点项目为引导,拉大城市骨架,扩展城市用地。例如:乌鲁木齐市通过“田”字形城市快速路网系统、轨道交通、绕城高速、高铁站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高铁片区、城北新区等“六大组团”功能区,为今后乌鲁木齐市进一步提升发展实力积累了条件。昌吉市则结合头屯河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向东扩展,并加深与乌鲁木齐经济一体化发展。玛纳斯等地则依托防洪工程建设和园林绿化为先导,建设城市公园和绿地,推进城镇人居环境建设。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镇综合环境明显改善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我区市政基础设施中供排水、燃气等基础性设施条件,基本等同于或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环境整治目标距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截止2012年底,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城镇供水厂共123座,供水普及率达到了96.49%,高于94.49%的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燃气普及率达到了89.56%,高于全国86.71%的平均水平;设市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81%,低于全国85.27%的平均水平;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6.85%,低于全国76.01%的平均水平。

  2、城镇环境质量明显提高。2012年我区城市建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92%,人均公共绿地达到9.54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拥有国家园林城市7个,县城5个,自治区园林城市8个,县城23个。9个城市城区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石河子市获得“联合国迪拜人居环境范例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近年来乌鲁木齐集中打造了会展中心片区、城北主干道、北京路北延等一批绿化景观,新建小绿地小游园441个,新增绿地面积1.4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2%,供热煤改气工程使得城市冬季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明显改善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

  3、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保障。“十二五”期间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自治区基础设施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批重大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建成投运,牧区水源骨干工程、重点防洪工程、内陆河流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实施;全疆高速公路骨干网基本形成,道路网密度和等级整体提升;750KV千伏高压骨干电网建设进入关键时期。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规模小,城镇群辐射带动作用弱。由于新疆绿洲被沙漠所阻隔,无法形成相对连续的人类活动空间,导致绿洲中心城市的规模普遍较小,多为20-50万的中等城市,职能类型“小而全”,吸引辐射腹地常局限在同一片绿洲上。缺少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导致城镇群发展的带动作用不足,规模效益未能很好地发挥。

  (二)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城镇化质量和数量并重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2011年新疆城镇化质量综合水平位居全国各省区的23位,除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少数中心城市外,其他城镇的城市规模效应较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相对较低,居民生活环境仍有待于改善,都限制了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升。

  (三)“三化”融合度较低,产城分离现象突出。新疆工业化进程是以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为主,重化工业比重高达90%,虽然对城镇经济总量增长贡献较强,但是在增加非农人口就业以及富民方面则相对贡献较弱。以优势农业产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微小企业发展十分薄弱,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纳能力有限,对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有限。同时,新疆工业园区的选址大多位于绿洲边缘或戈壁,远离人口和城镇中心,许多工业园区都必须建设单独的生活配套服务基地,很难借助现有城镇的基础设施基础和人口腹地优势,而城镇又难以为园区建设提供相应的产业工人和社会服务,“产城分离”现象突出。

  (四)城镇区域空间发展不协调,城乡差距日益扩大。新疆城镇人口、产业的空间配置不一致,导致区域发展不协调。人口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伊犁州直、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而非农化水平最高的则是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哈密地区等区域。区域间差距最突出地反映在南北疆城镇化差异上,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而南疆地区的城镇化率相对较低,近年来城乡发展水平虽显著提高,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17921元,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6394元,城乡收入差异为1152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比为2.8:1,而南疆三地州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异则高达3-5倍左右。

  (五)城市扩张过程中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剧。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水资源配置需求变化,我区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量都呈下降趋势,加上各类排放量的持续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以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建设为例,目前新疆部分工业园区用地规模动辄几十平方公里,部分建设项目审批用地超用地标准,既不利于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也导致基础设施投入成本过高,甚至很多园区选址位于城市上风上水,对城市环境污染很大。

  (六)基础设施维护投入不足,行业管理条块分割严重。由于我区大多数城镇地方财政困难,还贷能力弱,即使项目建成了,没有足够的资金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或满负荷运行,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勉强运行。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众多,各部门条块管理,加上设施的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造成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难以统筹安排。

  (七)城市特色不突出,口岸、旅游等特色小城镇尚有待于培育。目前,新疆城镇特点和地域特色不明显,规划建设趋同化的状况较为普遍,出现了“千城一貌,万屋一面”的现象。城市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不足,城市与建筑设计特色不明显。许多城镇建设由于缺乏相应的设计和引导,一些地方小城镇没有培育出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建筑特色,知名度尚无法与内地特色小城镇相比。

  (八)体制机制因素影响了区域城镇协调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有待于提升。新疆的中心城市大多发育在绿洲中心区位,伴随着城镇化快速扩张,与周边区域由于行政区划引发的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园区分工、基础设施对接、水资源利用等协调问题日益突出,如乌昌区域、奎独乌区域、石玛沙地区等。同时,兵团与地方在产业园区布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独立,存在重复浪费和规划冲突的地方。地方城市和兵团城市、兵团师部城区的融合发展等问题,需要加强协调。此外,城市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重建轻管。城市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强,有些地方为保证某些重点项目尽快落实,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的情况。

  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的建议

  (一)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1、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大中城市集聚,做优做大若干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根据城市发展潜力和腹地区域特点,加快培育50-100万的大城市,进一步集聚人口和产业,形成具有区域影响作用,乃至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将库尔勒、伊宁、喀什培育成为新疆城镇增长极,进一步突出石河子、哈密、阿克苏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

  2、优化行政区划格局,促进绿洲城市组群发展。建议自治区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格局,有效引导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产生的行政区经济矛盾,加快推进吐鲁番、哈密等地区设立地级市,推进奎屯-独山子-乌苏城市区域的行政区划调整,推进喀什、伊宁等城市与周边区域的行政区划调整,突破行政区划框架对新疆城镇群发展的约束。建议适时编制乌鲁木齐都市圈等重点城镇组群的发展规划,为区域一体化和城镇群形成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建议自治区争取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库车、莎车、鄯善等有条件的县城撤县设市,并以此为契机,培育库-沙-新-拜组团、莎车组团等有潜力的城镇组群发展。

  3、促进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城市就业吸纳能力,积极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培育微小企业,发展轻工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类型,为新疆农业人口转移提供就业机会,为新疆现代产业工人的培育提供基础性平台。积极开拓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岗位,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城镇对人口和就业的吸纳能力。合理规划工业园区用地规模和产业定位,统筹天山北坡和南疆地区工业园区的产业分工和布局,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和城市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4、突出新疆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制定符合生态环境和资源使用特点的城镇宜居模式,建设兵地、口岸、旅游等特色城市。选择适宜新疆生态环境特点的宜居发展模式,制定符合新疆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宜居城市发展目标,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建设新疆绿洲型低碳城市,在喀什、和田、哈密、吐鲁番等城市进行试点,推进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兵地融合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推动兵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和建设。将城镇规划建设和新疆地方文化特色、传统风貌有机结合;将口岸建设与对外开放、沿边开放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有机结合;将新疆旅游节点小城镇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小城镇,提升其知名度,成为新疆城镇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名片。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名村保护,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加强历史建设保护,传承城镇历史文化特色。

  5、提升新疆城市对外开放度,建设丝绸之路城镇发展带。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充分发挥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区位和现有基础,以城市为节点,提升新疆整体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快建设乌鲁木齐市为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性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城市,突出金融、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新型产业国际化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对喀什和霍尔果斯特殊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建设口岸城市,凸显经济带节点城市作用。依托天山北坡经济带建设中亚制造业基地等一系列有利契机,提升昌吉、石河子、奎屯、伊宁等城市对外开发度,形成合力,强化和引领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真正发挥好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作用。

  6、加强城镇建设规划和管理的人才建设,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规划执行力,发挥城乡规划在各级城镇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健全科学决策制度,切实发挥规划委员会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监督作用,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管。针对各级主管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城镇规划和管理培训,提升城镇规划的宣传,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燃气、供热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城镇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城乡规划督察员派驻范围,完善城乡规划公示制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程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二)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

  1、依托国家扶持政策和对口援建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人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借助对口援建的契机,加强与援疆省市的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依托国家各项扶持政策,以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切实提升新疆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加强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检测能力建设,提高水质检测能力,确保城镇用水安全。建立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设市城市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全面实施医疗(特种)垃圾无害化处理。

  关停分散式燃煤锅炉,大力发展以热电联产为主、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为辅的城镇供热方式,力争尽快使各城市、县城主城区集中供热,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

  加强城市照明系统建设和管理,公共设施和大型建筑物景观照明能耗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2、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积极探索多元化创新投融资管理,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建议自治区从公共财政中进一步加大对各级城镇道路、供排水、燃气、供热、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考虑设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和人居环境问题。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搭建政府、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之间的畅通渠道,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城乡统筹和一体化步伐。建议自治区可以选择典型县市,在城乡公共交通、农网改造、供排水等领域先期试点,探索适合新疆需求和特点的建设、管理途径和经验,并逐步推广,力争在3-5年内使新疆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水平有较大突破。

  3、以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为新疆跨越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支撑和保障。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新疆与内地、与周边国家紧密联系的交通、电力、能源通道,进一步巩固和发挥新疆在全国和中西亚地区国际能源资源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

  优化交通结构,加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城乡交通之间和城际交通之间衔接协调,突出综合交通大通道、大枢纽建设,率先基本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化,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畅通、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水资源产出效率。推进塔里木河流域、艾比湖等重点流域和湿地区域的综合治理,加强水资源空间调配,协调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用水矛盾。

  4、制定综合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积极鼓励主要城镇化区域建设综合设施廊道,统一协调区域基础设施资源。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区域一体化和城镇群发展将成为新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趋势。为更大程度地发挥好基础设施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减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条块分割,建议自治区能够出台相关管理措施,在重点一体化发展的城镇群区域,要求制定综合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统一协调各县市的交通、能源、水资源、环境、信息化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出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重大项目,作为整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在有条件的城市和区域,建设综合设施廊道,避免过度的分散建设会造成空间上的分割和用地的浪费,城市和城镇群的基础设施必须统筹安排在廊道内,不在廊道内的基础设施应在今后的改造中逐渐纳入规划廊道,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5、积极争取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加大自治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建议中央取消新疆县城基础设施项目配套费,特别是要取消县城供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地方配套费。加大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城镇供水、污水处理、供热等设施管网建设给予以奖代补资金支持。建议国家和自治区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每次只允许人口规模超过3万人以上的城镇纳入规划范围,由于我区地域辽阔,城镇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大多数小城镇人口基本在4000-1.2万左右,只有3-4个镇人口达到3万人左右,大多数城镇无法纳入国家规划,无建设资金来源,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倾斜,将我区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小城镇纳入国家规划,给予基础设施资金支持。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予指正。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薛惠珊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联系方法
新ICP备100012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新)字第6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3110483)
Copyright © 2004 - 2012 www.xinjiangnet.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和镜像
新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