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畅彤)1月11日,在2024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中,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专业总工程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剑与大家分享了《考古遗址系统性展示方法初探》。
在全国文博热的当下,兼顾考古与面向群众开放的考古遗址公园,让文化殿堂亦是大众课堂,为新疆文物保护与文博事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伴随着刘剑的PPT展示,可以看到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遗址公园内,一边是考古工作者在探方上挥动手铲,层层开掘历史的厚土;不远处是熙熙攘攘的访客在遗迹原址中沉浸式上“考古课”,亲身体验文物修复,聆听文物遗址的前世今生,再经由展厅内精美的展陈和藏品遁入时空隧道……遗址现场成了大众课堂,考古成果就地转化为共享的知识成果。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运营报告》显示,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3年接待游客总量达6720万人次,同比增长135%。
考古遗址公园的独特之处在于仍有正在进行的发掘项目,这也成为吸引公众前来参观的一大亮点。
“新疆考古遗址众多,考古遗址的展示工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提升考古遗址的阐释和展示水平,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将是文物保护工作者和考古学者共同面临的重要命题。”刘剑说,我国的考古遗址以土遗址为主,与其他类型的文物相比较,普遍存在本体构成复杂、周边环境不佳、遗存辨识度差、观赏性一般的情况,在展示利用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如何系统展示好遗址、讲好遗址及其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提升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水平,是当前遗址保护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有必要对考古遗址的阐释与展示的概念与方法开展研讨。
如何让考古工作与文旅事业链接并产生更丰富的文旅业态?立足乌鲁木齐发展全局,基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拉泊古城即将开展的考古工作,考古遗址公园无疑是一项令人期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