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官方微博
新疆网抖音号
眼界新闻客户端

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
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
官方微博
新疆网
抖音号
眼界新闻
客户端
首页 > 新疆·地州

聚焦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 | 澎湃亚心擦亮“中国名片”

时间: 2025-01-09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坂城广恒50万千瓦光伏区现场。(资料图片)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风机正在装机。(企业供图)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2500立方米HyCROF外景。 (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丽丽 唐红梅 郭玲 贾梦妍 史传芝 牟敏)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乌鲁木齐,新疆的首府,地处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方圆1500公里最大的城市里,正在书写着新的篇章,一张张靓丽的“中国名片”正跃然眼前:

“基建狂魔”凿通天山,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顺利贯通,“基建名片”展现硬核实力;

南边,风车旋转不止,北边,光伏板熠熠生辉,“能源名片”澎湃发展动能;

“绿色制造”,“制造绿色”,乌鲁木齐以“绿”为笔,描绘“绿色名片”;

“云”上互联,“云”下智造,乌鲁木齐制造与工业互联网“联姻”,打造“智造名片”;

世界首个,全国首台,“科技名片”持续擦亮;

向东,挽紧祖国内陆和沿海;向西,拥抱中西南亚与欧洲,“开放名片”加速乌鲁木齐走向世界……

一张又一张靓丽名片,是乌鲁木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基建名片

打通天山,刷新世界纪录

2024年岁末,在海拔3000多米的天山深处,“基建狂魔”再次展现硬核实力,顺利打通天山,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全部贯通。

一条隧道,将原本3小时的翻越天山的路程,缩短至20多分钟穿越天山。

随着天山胜利隧道贯通,乌尉高速公路进入通车倒计时。翻越天山变为穿越天山,千年梦圆。

建设过程中,全程使用“中国制造”,在国内首次采取了“三洞+四竖井”的建设方案;国内首次使用“长隧超短打”施工工艺;国内公路项目首次使用TBM施工,建设团队为天山胜利隧道量身打造了掘进设备——“天山号”和“胜利号”,这两个掘进机可实现在多种世界级复杂地层下安全、环保、高效掘进……多项创新让这个原计划10年完成的超级工程,最终仅用了52个月便顺利贯通。

作为乌尉高速的“咽喉”工程,天山胜利隧道建成后,伴随着乌尉高速公路的通车,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将增加一条直达的高速大通道,车程将从现在的7小时缩短至3个多小时。

乌尉高速公路串联起“北疆城市带”和“南疆城市群”,往东可以通过京新高速衔接京津冀,通过连霍高速衔接长三角,往南通过西和高速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我国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亚欧国家之间的重要通道在新疆境内纵向快速交互连通,助力新疆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加强。

能源名片

南风北光,澎湃绿色动能

向南看,风车随风飞舞,向北望,光伏板熠熠生辉。乌鲁木齐大地,“能源名片”持续擦亮,新能源产业正在发生“蝶变”。

在有“中国风谷”之称的达坂城,已经实现全“绿电”供应,在这里,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正在陆续开建。

在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鳞次栉比的光伏面板闪烁着海一般的蔚蓝,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正在崛起。

沙漠、戈壁、荒漠曾长期被视为新疆自然禀赋的劣势,在新的战略选择下,已成为孕育新能源产业迅速崛起的博大怀抱。

2024年,乌鲁木齐市依托“南风北光”资源优势,瞄准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目标,持续优化风电、光伏产业布局,进一步挖掘空间潜力,高效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疆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达1.048亿千瓦,成为西部地区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省区。其中,乌鲁木齐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千万千瓦大关。

窥一斑而知全豹。

围绕风能、光能大规模开发利用,乌鲁木齐积极延伸拓展下游产业链,光伏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重大成效。

在米东区北部沙漠光伏基地已布局光伏装机1875万千瓦,开发程度达72.8%,其中已建成光伏装机400万千瓦,其余项目预计在2025年建成并网。

去年,全国单体容量最大沙漠光伏项目——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米东区350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将源源不断的绿电,送往千家万户。

科技名片

硬核技术,引领行业发展

这两天,在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的大蒜研究基地,实验室主任史荣梅和同事们正在对各地送来的大蒜样品进行标记标识和检测。

史荣梅说,目前有来自辽宁、青海、甘肃等全国各地的大蒜样品被送来检测。

全国各地的大蒜,为什么会不远千里来到新疆?

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批量生产高纯度蒜氨酸、蒜酶及多种衍生制剂和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13年取得“蒜氨酸标准样品”国家证书,到2024年,公司将蒜氨酸的纯度从99%提高到99.6%,这一成果不仅实现了蒜氨酸标准物质的国产化,还大幅降低了相关产品的成本。

新疆埃乐欣药业有限公司与钟南山院士团队、李连达院士团队等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

公司总经理艾波说,公司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药用大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公司在全球药用大蒜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成为行业的标杆和引领者,让乌鲁木齐的“科技名片”更闪亮。

硬核科技远不止于此。近日,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风资源评估软件“风匠3.0”荣获国际权威认证机构DNV(挪威船级社)颁发的设计符合性声明,成为全国首个取得该机构认证的风资源评估软件。

据介绍,“风匠3.0”能有效提升业务效率40%以上,提高评估精度10%以上,降低复杂项目评估风险30%—50%,全方位保障风电场经济效益的实现。截至目前,覆盖全球百余种1000+TB(数据存储单位)风能气象与地理数据,服务于投资商、设计院、科研机构等6万余用户,为1000余个风电场提供精准、高效的资源评估解决方案。

DNV可再生能源认证中国区总经理赵国彬说,“风匠”软件有效降低了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风电场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对风电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绿色名片

“碳”寻新路,高炉中“造森林”

1月8日,在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钢公司)中控室的大屏上,一座高炉内的炉火熊熊燃烧,各项指标运行稳定。

这是八钢公司2500立方米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的运行状况。这个世界首座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示范项目,将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近100万吨,相当于在新疆再造一个1000平方公里的森林。

就在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的国家首批47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中,“2500立方米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化示范项目”名列其中。

八钢公司党委常委、总经理刘文壮说,在宝武统筹支撑下,技术人员在位于八钢公司的全球首个工业级别的430立方米实验高炉上,成功探索出低碳冶金技术,为传统高炉绿色转型提供了低碳解决方案。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的氧气实验高炉还没有超过50立方米。

2023年,八钢公司将430立方米的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技术,移植到传统2500立方米的大高炉上。与传统高炉相比,这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目前,2500立方米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项目化石燃料消耗已降低24%。

八钢公司针对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已输出专利技术成果近百项。

工业是能源消费大户,占全国能源总消费量的65%。越来越多的乌鲁木齐企业通过持续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模式的体系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自身绿色低碳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底色更绿,发展底气更足。乌鲁木齐将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引领工业绿色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设备投入、技术创新、绿色产品设计等,传统制造业正在注入越来越多的“绿色基因”。

智造名片

加“数”前行,工厂变智慧

大型风电装备也能智能化,约3万平方米的工厂里,只需要120个工人;坐在驾驶舱内,可遥控千里之外的矿山无人挖掘机……乌鲁木齐更多传统工厂经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正迸发出大能量。

在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总装车间,电动拧紧系统、轮胎搬运平衡器等智能设备和人工协同作业,平均每10分钟,一台崭新的影酷汽车就能顺利下线。

看得见的智能工厂背后,有许多看不见的数据和技术在支撑。

“一个零点几秒的加工动作,背后可能需要做几百甚至上千次的开发验证,形成大量的开发数据用于智能化分析,从而确保加工的精度、良品率和效率。”广汽传祺汽车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总经理骆海天说。

数字化转型大潮澎湃,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两者的叠加效应让智能智造的步伐越来越快,数字赋能的5G全连接工厂,不断探索“智造”的效率极限。

乌鲁木齐达坂城金风科技有限公司5G数字化工厂项目,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5G工业互联网的全覆盖和应用,以及物料配送、拿取与安装、质量自动检测、数据存贮与追溯的无人化和自动化。

“通过创新投入机舱和叶轮两条脉动式流水线,实现了大型风机装配过程从传统岛式作业人工装配的方式向制造智能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过渡。”金风科技达坂城设备总装厂厂长于晓智说,这一变革使得风电机组装配各工位生产节拍缩短一半以上,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一以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果说智能工厂代表着中国智造的高度,那么更多传统工厂的转型升级,则代表着中国智造的广度。二者共同为构建高效、韧性、智慧产业链供应链打下坚实基础。

不只是再造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还让更多工厂延伸触角,形成更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系统,让乌鲁木齐“智造名片”更亮。

开放名片

逐梦世界,合作共赢谱新篇

1月7日,一架KA-32A11BC型号卡莫夫直升机顺利进入新疆首个飞机保税维修暨公用型保税仓库,这是新疆公用型保税仓库第一次进口飞机。

该公用型保税仓库于去年11月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揭牌,是新疆首个飞机保税维修暨公用型保税仓,实现了航空维修“修全球”,更吸引着航空企业在保税航材库周边聚集,保税仓储、加工、物流等“保税+”新业态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乌鲁木齐市商务局(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市口岸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闫峻说,经过一年多的先行先试,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的创新成果遍地开花,为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探索了实践路径。

——全国首个省(区)级测评中心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岗位能力评价项目新疆测评中心落地;

——全国首辆中欧直达快运跨里海TIR车辆从乌鲁木齐多式联运中心发车,意味着从乌鲁木齐多式联运“出海”又多了一条新通道;

——全国首条至亚美尼亚定期航线在乌鲁木齐开通(乌鲁木齐—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

——全国首条至波兰卡托维兹定期货运航线在乌鲁木齐开通;

……

这些创新成果成为乌鲁木齐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催生出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

伴随着开放发展的脚步,乌鲁木齐企业紧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走出去”,许多外资企业也看好在乌鲁木齐的“新机遇”,将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

作为中国—亚欧博览会的举办地,乌鲁木齐已连续承接举办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在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乌鲁木齐签约项目40个,签约金额1184.75亿元,位列全疆第一。

鼎故革新,破局成势。乌鲁木齐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参与全球经贸合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乌鲁木齐高水平对外开放能级将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冶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