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官方微博
新疆网抖音号
眼界新闻客户端

举报电话:0991-2628292
新疆网
微信公众号
新疆网
官方微博
新疆网
抖音号
眼界新闻
客户端
首页 > 新疆·地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乌鲁木齐聚力重点突破
时间: 2024-10-14
来源: 乌鲁木齐市融媒体中心/新疆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2dc844a-dd24-463d-9af5-cbc083f29ccd

在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上,近千名各族群众随着《共舞新时代》舞曲翩翩起舞。(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王媛媛 盖煜)10月12日,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进行重点安排部署,为乌鲁木齐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走在前、作表率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奋力敲响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铿锵鼓点。

全会提出:牢牢把握主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构建符合首府实际、体现首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区位、政策和开放平台优势、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抓住从严治吏这个关键、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健全责权利相统一、人事财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升首府功能品质等,谋划了一系列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明确了首府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推动首府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转变,逐步把乌鲁木齐建成一座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牢牢把握主线、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时不忘“主线”、事事围绕“主线”、处处贯穿“主线”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在第一位部署,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将这条主线全面、深入、具体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推动在有形的直观认识、有感的潜移默化、有效的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格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是事关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问题。

全会提出,要完善宣传教育机制。打造一体化、全方位、多声部的宣传矩阵,多策划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的主题宣传,多生产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心中一动的优秀作品,展现新疆、乌鲁木齐开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气象。分层分类抓好党员干部日常教育、青少年“筑基”工程、各族群众宣传教育。巩固拓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成果,建立不同群体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评价体系,在全疆率先实现党政机关、教育医疗、新闻媒体和窗口单位等领域工作人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达标“全覆盖”。

要搭建有效平台载体。对于一些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巩固深化,切实用好“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三进两联一交友”“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等有效载体。探索实施“互观互检、互学互鉴”机制,及时总结、复制推广示范经验做法,形成“一花绽放、满园飘香”的生动局面。

要健全责任落实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制定地方性法规、出台党内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资金安排的前置审核条件,把贯彻“主线”情况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机关建设、巡察工作和政绩考核,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重要内容,使全市上下时时不忘“主线”、事事围绕“主线”、处处贯穿“主线”。

发挥区位、政策和开放平台优势、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中挺起乌鲁木齐的“腰杆子”

如何在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中挺起乌鲁木齐的“腰杆子”?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谋划部署。

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已经由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乌鲁木齐置身其中,更应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抓住用好开放机遇,极有可能是改变乌鲁木齐命运的转折之所在,极有可能是重塑乌鲁木齐地位格局的关键之所在,极有可能是推动乌鲁木齐经济腾飞的风口之所在。

如何抓住用好开放机遇,全会提出要着力在三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用好政策优势、扩大制度开放上下功夫。切实强化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机遇意识,积极投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建设,用足用活一系列已有政策,建好用好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国际回程货物分拨中心、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航空枢纽,吸引更多产业落地。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开展陆空物流一体化改革试点,以点带面形成更多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

二是在发挥平台作用、做强主导产业上下功夫。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要优先在能够尽快落地、带动经济指标实现增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项目上发力,打造与中亚等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陆港区要围绕提升“集货、建园、聚产业、强物流”能力,健全高效集疏运体系,推动“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落地经济”转变。综合保税区要强化与国际陆港区、临空经济区的“区港联动”,构建外向型产业集聚区。

三是在理顺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效益上下功夫。要优化国际陆港区、综合保税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功能互补的工作体系。要深化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自贸实体机构、承担具体职能,探索设立自贸“外脑机构”,完善片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整体管理运营效能。

健全责权利相统一、人事财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区(县)是乌鲁木齐抓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战场”,是推动基层治理的核心主体

郡县治,天下安。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对乌鲁木齐来讲,区(县)才是抓改革发展稳定的“主战场”,才是推动基层治理的核心主体。

新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

全会提出,按照财随事转、人随事移、权责一致的原则,更大力度推动人力、物力、财力、权力下沉基层,形成责权利相统一、人事财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一是着眼区(县)发展所需、各级干部所盼,推进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下放,稳妥有序向区(县)下放一批市级行政许可、行政执法和行政事务管理权限,赋予区(县)在行政审批、财税体制、干部任用、编制管理等方面更多自主权。二是围绕明确功能定位、优化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模式、推动产业转型、提升亩均效益等,系统谋划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依法依规下放与园区承接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权限。三是围绕健全街道(乡镇)、社区(村)服务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街道(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完善社区(村)准入清单和服务事项清单,厘清责权边界,推动基层更好履行应尽之责,把基层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到为市民服务上。

全会强调,在权力和责任的关系问题上,责任永远是第一位的,有权必有责,有责就要担当。市一级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决策、监督上,社区(村)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执行上,更加直接、具体、负责地承担起本辖区护稳定、促发展、保民生责任;园区要把精力放在加快产业集聚和发展、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上,确保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精准高效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加快构建符合首府实际、体现首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做精一产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乌鲁木齐要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重塑发展胜势,必须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做精一产,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构建符合乌鲁木齐实际、体现乌鲁木齐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全会从四个方面作出部署。

一要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经济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头号工程。一手抓存量升级。进一步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五大既有优势产业。一手抓增量培育。放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纺织服装、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

二要突出抓好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带动服务业整体提质增效。把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工业强市的关键一环,利用首府城市的集聚优势,围绕“金融、会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商贸物流”等功能方向,分类打造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和生活服务基地落户乌鲁木齐,以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服务业品质提升,以服务业结构转型破解工业、制造业结构难题。

三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旗帜鲜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使市场“无形之手”充分施展、政府“有形之手”有为善为,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加强土地、融资、用电、用能、人才等要素配置保障,真正把“及时雨”送到企业去;优先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工程和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推动民营经济和其他各种所有制经济一样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牢固树立“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优化和再造审批流程,最大限度降低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四要坚持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好“一产接二连三”特色牌,立足本地市场做优做精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和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依托国内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区(县)、各园区主导产业定位,推动形成特色化、差异化、融合化发展空间布局。

抓住从严治吏这个关键、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

选好人、管好人、用好人、激励人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围绕干部问题,谋划部署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核心之关键,就是要选好人、管好人、用好人、激励人,建设政治坚强、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吏治是影响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抓住从严治吏这个关键,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全会从三个方面作出部署。

一是树好“用”的导向。要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破除求全责备的思维模式,杜绝论资排辈和人情掣肘,制定不同领域和关键岗位选配标准,建立精准选配专业性干部机制,完善以“谋了哪些事、干了哪些事、成了哪些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分析研判机制,配强“干事创业好班子”、选出“担当作为好干部”;探索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专车道,建立公务员职数职级“周转池”和使用监测预警机制,对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让各年龄段、各个层级的干部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

二是把准“容”的界限。改革就是要在深水区里大胆探路、在无人区里闯出新路,必须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敞开“可容”的胸怀,健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建立容错免于问责清单、修订容错纠错实施办法,稳妥推进受处分处理干部重新合理使用,打消“洗碗越多,打碗越多”等思想顾虑,让各级干部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积极干事、大胆创新;坚持“不容”的底线,树立“有错是过、无为也是过”的理念,细化完善能上能下机制。

三是坚持“严”的基调。要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一以贯之从严治吏、一刻不停正风反腐。抓早抓小管在关键时,完善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健全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管在日常、抓在平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以严管厚爱的“双保险”保障党员干部“干事”与“干净”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于一体;抓严抓细管住关键事,坚持零容忍、强高压、长震慑,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教育提醒、协作联动、循环察访、快速核查、以案促改等纠治“四风”工作机制,加大对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金融、国企、能源、医药和基建工程等重点领域腐败案件查处力度,真正让“六大纪律”长牙、带电;抓常抓长管到关键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盯住权力运行的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探索分领域整治的有效办法,完善办案、整改、治理一体贯通机制,推进廉洁乌鲁木齐建设,营造首府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升首府功能品质

让我们的城市更有特色、更有温度、更有胸怀

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把“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机制”专门作为一条进行安排部署,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首府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转变,逐步把乌鲁木齐建成一座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一座城市的功能品质,不仅影响城市中“小个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关系整个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辐射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是党中央赋予乌鲁木齐建设发展的总体定位,是立足科学、切合实际的长远战略设想,对城市的功能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科学规划城市空间,让我们的城市更有特色。全会提出,要立足乌鲁木齐实际,加强城市发展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兼顾产业人文交通,注重城市设计,彰显城市个性,绘好一张蓝图,把城市规划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富有特色。建立健全“规建治”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二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站在市民角度,绝大多数人并不关心GDP增长多少,更在乎生活是否方便、出行是否顺畅、环境是否干净、治安是否有序,以及更深层次的现代、文明、舒适、惬意、自信等品质需求。着眼长远,全会提出要聚焦提升城市环境容量、人民生活质量,健全完善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改造机制,积极对接自治区基础设施“十张网”建设,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加大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力度,有计划有目的打造一批特色街区和游园、绿地,优化城市功能分区,统筹推进风貌提升、生态涵养、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让美丽首府内外兼修、人城和谐持续发展。立足当下,全会提出要突出抓好城市中心区域低效用地盘活和“旧、散、乱”等低效节点整治,着力解决好干部群众反映的交通堵、停车难、灯不亮和背街小巷“脏乱差”等“城市病”,聚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更多公园、绿地、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向市民开放,让各族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惬意、更舒心。

三是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让我们的城市更有胸怀。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聚集人口,不问地域、不唯学历、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地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完善生育支持、人才安居等政策,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人来无忧”的诚意和用心。努力让每一个想在乌鲁木齐干事创业的人都有机会、有平台、留得下、稳得住,努力让每一个在乌鲁木齐的孩子都“能入学、上好学”,努力让每一个就医群众都能感受到更有获得感的健康服务,努力让每一个投身首府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的人才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努力让每一个市民都能最大限度享有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冶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