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正在建设中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 。 (通讯员马元摄)
新疆网讯(特派全媒体记者王媛媛)11月8日,“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率先实现全线贯通,成为该工程沿线五省(区、市)首个全线贯通的省份。
当日,在距离哈密市淖毛湖镇100公里的戈壁滩上,随着最后一场9公里导线成功攀上远处的铁塔,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最后一场导线展放完毕,自此工程新疆段全线贯通。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之一,也是疆电外送特高压第三通道。该工程起于新疆哈密,止于重庆市渝北区,线路经新疆、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五个省(区、市),全长2290千米。其中新疆段起于巴里坤换流站,止于新甘省界,线路长度348.594千米,新建铁塔679基。
该工程新疆段有316千米线路位于新疆九大风区之一的三塘湖——淖毛湖风区,这里全年8级及以上大风天气多达115天。工程还有54.78千米线路需要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东天山架设。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褚忠凯说:“严寒天气多、风大,山区环境多变、交通不便,使山区无法机械化施工,材料运输困难,这都为施工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施工中采用了新设计的加重铁塔增加工程的抗风性,还架设了7条索道完成山区塔材的运输。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段于2023年12月6日开工建设,历时11个月实现全线贯通。预计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助力重庆形成“一交一直”特高压输电通道互为供电保障的外电入渝新格局,每年可替代燃煤消耗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0万吨。
继续阅读
“风光”天山来绿电送四方
11月8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展放最后一场导线。 (全媒体记者王媛媛摄)
戈壁滩上架银线,聚能送远半空中。
11月8日,在距哈密市淖毛湖镇100公里的戈壁滩上,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耸的铁塔线杆,铁塔上架设好的电线不断向远方延伸着。
采用新设计铁塔,增加抗风性
在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施工现场,伴随着张力机、牵引机的轰鸣声,粗实的导线顺着前方铁塔上的滑轮缓缓前进。
只见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机具设备分公司机械操作工张静在液压张力机旁盯着操作盘,时不时拿着对讲机提醒施工人员安全注意事项。施工人员毛习高熟练地配合着,将导线卷吊放到张力机上,切割导线,再连接导线与牵引绳。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导线与牵引绳连接好后,随着导线慢慢受力,导线离开地面升入半空。
9公里外的液压牵引机前,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机具设备分公司机械操作工任亚帆正在盯着仪表盘查看:“牵引力在10吨左右,不能太高,太高就会断,太低了也不行,不能拖地走。”
当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贯通的那一刻,张静眼中闪着泪花:“从今年2月就来到工程现场,虽然施工非常辛苦,但很有成就感。”
淖毛湖风区冬季寒冷,夏季光照强烈,大风天气多,虽然有利于发展新能源,但也给作业带来困难。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褚忠凯说,为了增加工程的抗风性,工程部分区段采用新设计铁塔。±800千伏输电线路铁塔典型设计方案只有33m/s塔型,为确保线路安全运行,设计单位对大风区铁塔进行优化设计。随着风速增大,塔头尺寸增大,导线、金具及铁塔所受风荷载增大,与33m/s风区相比,35m/s风区塔重增加5.5%,塔重共增加约1245吨,38m/s风区塔重增加21%,塔重共增加约3387吨。
同时,项目在大风区,采用新型调距线夹,比常规调距线夹增加一个自由度,为线路在大风天气下平稳运行提供保障。在重冰区,该公司采用的固态模锻间隔棒由高强度铝合金锻造而成,强度为普通铸造材料的2倍以上,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表面质量好等优点,有助于提高线路抗冰能力。
此外,工程有58基铁塔需要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东天山架设。山区交通不便,无法机械化施工,材料运输困难。
国网新疆建设分公司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项目部安全专责吴世平说:“建设中我们架设7条索道完成山区塔材的运输,同时为了有效降低作业风险,提升工作效率,工程采用落地双摇臂抱杆及落地双平臂抱杆等方式开展山区铁塔组立作业。”
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建设者们始终乐观积极。来自四川的毛习高说:“习惯了,能稳稳当当完成一天的工作,那就还不错。”
如今,一条条银线、一基基铁塔、构成“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新疆段智能、坚强、稳定的电网。
布局建设外送六通道,服务能源外送
地下,煤海万千;地上,风光无限。作为我国“三基地一通道”,新疆在全国能源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煤炭资源总量、风能资源储量、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均居全国前列。
这些能源如何输送到国内其他省份?能源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
2010年11月,新疆750千伏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第一通道建成投运,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2013年6月,第二通道建成投运,疆电外送能力提升300万千瓦。
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2014年建成投运以来,10年来已累计向河南输送电能近4000亿千瓦时,占到总外送电量的近五成。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19年投运,作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远、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21年外送电量550亿千瓦时、2022年外送电量632亿千瓦时、2023年外送电量620亿千瓦时,连续三年外送电量位居全国特高压工程首位。
2018年至2023年,疆电外送电量和新能源外送电量分别以平均每年20%和18%的速度增长,从2020年开始外送电量已连续四年突破千亿千瓦时。目前,疆电外送能力达到2500万千瓦,外送范围从最初的7个省份市扩展到21个省(区、市),外送电量从2010年的3亿千瓦时扩大至2023年的1262亿千瓦时。
作为疆电外送特高压第三通道,“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为哈密能源优势有效转化提供了平台。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新疆段接入配套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1020万千瓦,支撑性煤电400万千瓦,新能源电量占比超70%。有助于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推动新疆哈密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范围配置消纳,释放能源资源潜力。
9月28日,新疆南疆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外送基地项目在若羌县开工,该项目是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的电源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全国能源资源配置,增强能源安全保障。
今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还将持续建强外送通道,计划开工建设若羌-羚羊(花土沟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疆电(南疆)送电川渝特高压直流工程“一交一直”外送通道,形成“外送六通道”的主网架格局,助力新疆能源外送,为新疆经济发展赋能。
新能源领跑全国,绿电送往更多省市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战场在能源,主力军乃电力。
持续实施的疆电外送工程,对促进新疆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意义重大。数据显示,自2010年疆电外送工程实施以来,新能源电量外送占比近三成,即新疆每送出三度电,就有近一度是绿电。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成投运后,新疆电力外送能力将提升至3300万千瓦,清洁能源外送电量占总外送电量的比例将从现在的近三成提升到五成,新疆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新能源外送基地。
穿梭新疆天山南北,无垠沙漠深处,一块块光伏板架设起来,串成排、连成片,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犹如漫漫黄沙上长出一片蓝色海洋。广袤戈壁之上,一台台风力发电机巍然林立,百米长的叶片呼啸转动,构成荒漠上最为壮观的景象。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新疆的沙海戈壁一改往昔模样,正在变身绿电供给的“蓝海”。
为全力支撑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不断完善电网核心骨干网架,建成“内供五环网、外送四通道”的主网架格局,实现了新疆东部与西部、南疆与北疆在昼夜、季节上风光互补、电力互济,做到新能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和优化配置。
伴随着疆电外送,新疆从风机制造到光伏产品生产,从加快风光基地建设,到加快氢能布局,再到硅基等新材料应用……产业实现跃迁、能源结构精彩蝶变。截至10月底,新疆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达8194万千瓦,装机占比突破50%。
新能源发电项目快速增长,将风能和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转换为强大电能。
根据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统计数据,2024年1月—10月,新疆电网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003.6亿千瓦时,首次年内突破千亿千瓦时大关,同比增长36%。数据显示,新疆新能源发电量增量超总电源发电量增量的80%,新能源发电量及占比持续增长,成为新疆第一大电源和发电量增量主体。
同时,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绿电外送力度、深挖绿电消费潜力、创新交易服务机制等举措,持续扩大绿电绿证交易规模,积极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国家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中国最大规模光伏绿氢示范项目、西北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当前,新疆正不断刷新新能源开发规模纪录。预计2024年底,新疆新能源装机将超过1亿千瓦。疆电外送,正在将新疆绿电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越来越多的国内省市。(特派哈密全媒体记者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