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合胜村的节水耐盐碱谷子地,金黄的谷穗挨挨挤挤,铺满田野。(全媒体记者郭军鸽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通讯员孙全龙)金秋九月,大地丰收。南山种植的节水耐盐碱谷子喜获丰收。
9月23日,走进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合胜村的节水耐盐碱谷子地里,只见金黄的谷穗挨挨挤挤,铺满田野。微风拂过,穗秆上沉甸甸的穗头在阵阵风中摇曳。收割机、村民在田间来回穿梭,一片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
“谁能想到,我们这片盐碱地也能种谷子,产出金灿灿的小米了。”合胜村党支部书记王森说。
谷子俗称粟,起源于我国,是旱作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的主栽作物。今年,合胜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规模化种植了3700亩由新疆谷子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新疆农科院、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经过多年选育杂交培育成的谷子新品种。
“今年种植的是节水耐盐碱谷子,不仅产量高、品质优异,还能节水40%以上,对盐碱地改良、抗旱节水有重要意义。”板房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帆说,虽然是第一年种植,但每亩产量达到了450公斤以上。
看着金黄的谷穗,正在地里帮忙的村民马晓武欢喜之情溢于言表:“把土地流转出去,每年都有收益不说,在地里务工一天也能挣几百块钱。”
正如马晓武所说,合胜村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给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既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利用率,又将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王森说,土地流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模式,充分发挥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在除草、浇水、日常管护、收割等时间段,都会有本村及周边村民前来务工,平均每人每日收入超过200元。
计算着今年的收成,计划着来年的新目标,承包土地种植谷子的苏常修信心满怀:“有科研单位助力,还有优质品种、配套关键技术,我们底气很足,明年再扩大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