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千亩稻田,种植户正在用收割机采收水稻。(全媒体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军鸽 宋建华)近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网站公布2023年自治区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镇及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和亿元村名单。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和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获得自治区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称号。
一个乡村,拥有哪些特质,才能一跃成为自治区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带着这样的疑问,10月18日,记者走进了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和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一探究竟。
水稻种植飘香致富路
眼下,走进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集中连片的稻田映入眼帘,饱满的稻穗压弯了腰,几台大型收割机开过去,金黄的稻谷在地头被装车。经过晾晒后,它们将直接送到精米厂被加工成精米供应乌鲁木齐市场。
一方水土产一方物。近年来,皇宫村不断擦亮特色农产品金字招牌,做大做强盐碱稻、稻田蟹等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盐碱稻种植村。
位于村里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米东区水稻示范基地内,种植技术员顾保新正在进行130亩优质高产耐盐碱水稻新粳5号的收获收尾工作。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倡议创立;2021年3月17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建设。
“皇宫村水稻种植面积大,部分土壤盐碱化严重,基地所在的耕地属于重度盐碱,耐盐碱水稻的成功种植,对全疆示范推广具有积极意义。”新疆农科院研究员袁杰说。
皇宫村党支部书记王伟说,在三道坝镇党委支持下,村“两委”利用好国家类示范基地的作用,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大力打造盐碱稻种植,积极发展盐碱稻主题家庭农场,延伸水稻种植产业链,发展特色种植业村。
截至目前,全村盐碱稻种植面积2300余亩,参与水稻产业的农户120余户,占全村人口的44%。
本月初,新疆农业科学院水稻创新团队选育的耐盐碱水稻新粳5号百亩连片高产攻关示范进行现场测产,盐碱地水稻平均亩产首次突破700公斤。王伟说,今年全村水稻亩均650公斤以上,实现了丰产丰收。
三道坝镇还在皇宫村依托新疆大粮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现代化精米加工厂,实现年收购稻谷9740吨,大米年产量7320吨;依托乌鲁木齐振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稻蟹共作模式发展稻田蟹养殖,目前种植稻蟹米120亩,水稻产能80吨。
三道坝镇党委书记高萍说,自治区级荣誉的获得提振了全镇发展水稻种植的信心,全镇在稳定水稻种植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将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稻蟹共作等耕种模式,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共赢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聚力续航。
休闲旅游发展势头猛
虽然还没到周末,但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方家庄村61号马超农家乐已经开始着手张罗准备工作。
“已经接到了不少预定电话了。”老板马超说,以前店里“重头戏”在夏季,现在一年四季都有客人。
马超所在的方家庄村,是进入水西沟镇的第一站,也是乌鲁木齐县最早靠吃“旅游饭”走上致富路的村庄。
在这里,连片经营的农家乐是全县第一批打出名声的旅游品牌。立足于此,方家庄村以农家乐餐饮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依托村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田园风光,不断开发建设新的带动性项目,持续增加旅游元素,助推旅游新业态发展。
方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跃福说,村里拥有可发展农家乐院落151家,目前营业农家乐71家,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
根据“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和谐稳县、富民强县”的总体战略,近年来,方家庄村在深挖餐饮文化内涵,注重本土品牌要素设计的同时,还以“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为定位,以水西沟镇打造“冰雪旅游产业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立足农家乐美食一条街,我们在农家乐菜品上突出差异化,力争每家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同时围绕‘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戏雪’等主题,举办形式多样的休闲农业旅游节庆活动,带动周边采摘基地、美食街、民宿等整体发展,持续推动经济发展。”王跃福说。
随着方家庄村“餐、居、乐、休闲”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格局逐步形成,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目光。数据显示,2022年,方家庄村经济总收入2919.8万元,人均年收入37148元,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1500余万元,占全村生产总值的51%。
依托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方家庄村还结合实际,采取政府投资与企业合作模式立项建设“农+超”项目,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业态布置及“农+超”市集经营,欲打造“吃住游购”一站式服务平台。
“项目建成后可惠及群众800余人,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7.5万元。”王跃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