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31日,2022年“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幕,中国的数百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汇聚乌鲁木齐,给新疆带来一场视听盛宴。以此为契机,新疆网特开设《新疆·非遗》主题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将带您走进新疆丰富多彩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当中,带您深度认知新疆绚丽多姿的非遗项目。
2013年末,“罗布淖尔民歌”首度在乌鲁木齐进行专场演出。
新疆网记者/李卫疆
我的红玫瑰
对我来说你如眼睛般重要
你夺走了我所有的目光
……
2018年,在结婚纪念日那天, 吐地·尼亚孜(右二)带着弟子把自己为妻子创作的新歌唱给妻子听。
这首《我的红玫瑰》是吐地·尼亚孜写给妻子的歌。他说,罗布淖尔维吾尔族的民歌每一首都会写给一个人,或者写一件事,所以每首歌里都会藏着一个故事。他希望有生之年能收集到更多关于罗布淖尔的故事,用自己的音乐把它们讲给更多的人听。
吐地•尼亚孜,出生于1971年5月1日,新疆尉犁县人,现任尉犁县文化馆干部。2008年,他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同年,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8年5月,吐地•尼亚孜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他开始系统地发掘和整理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近20年的时间里,他带领各级各类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文化能人送文艺进基层,足迹遍及尉犁县各村社区、学校、机关、农户和罗布人村寨景区。积极参与中国旅游日、网络文化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重要主题活动,他带领的非遗表演团队已成为尉犁县“罗布人民俗烧烤节”“罗布泊金秋胡杨文化艺术节”等品牌节庆活动的靓丽名片。
沙海里的玫瑰更显娇艳
每年的旅游旺季,吐地·尼亚孜都会组织胡杨歌舞团的成员在尉犁县知名的罗布人村寨景区进行多场演出。
新疆的维吾尔族民歌有着深厚的底蕴,罗布淖尔民歌是其中很具代表性的一个门类。它按其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其中爱情歌主要用以表达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无比忠贞和热烈追求;劳动歌包括猎歌、牧歌、麦收歌、打场歌、挖渠歌、纺车谣、砌墙歌等,各种仪式和传统习俗,包括婚丧嫁娶、庆典、祭礼及民间节日,都离不开民歌,当然,其中爱情歌曲也占到极大的比重。
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是生活在孔雀河畔、塔里木河两岸的一代代居民传统的歌唱形式,内容广泛,数量众多,其歌词多数不固定,往往选择能套用的曲调填进新词,以比兴等手法表达深刻的寓意。歌中的衬词有短有长,起着加强语气、渲染气氛、深化词意的作用。如今它主要流传在新疆尉犁县农牧民集中的各乡、场及邻近的若羌县部分乡、场。同样的,爱情歌曲也是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中最亮眼的那一部分。
“沙海里的玫瑰更妖艳,沙海里的歌声更动听” 。
吐地•尼亚孜这样来形容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
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在长期口传心授的过程中,传承人往往根据自己的情感、演唱水平和理解对词曲进行一些改动,甚至于在相对固定的曲调中即兴编唱词。这种半开放的创作方式,让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有了更加深刻的魅力。吐地·尼亚孜创作的《我的红玫瑰》就是一首二次填词创作的歌曲,如今,这首歌也成为了吐地·尼亚孜经常表演的曲目之一。
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根据歌曲体裁不同,演唱风格各异,或抒情悠扬,或热烈奔放。代表作品有《卡拉库逊的后代》等。
沙漠玫瑰一度险凋零
2021年,作为巴州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吐地·尼亚孜参加了当年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是罗布淖尔人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他们通过共同演唱或即兴对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从前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这些民歌在交流情感、交换信息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通讯业的发达,这样的作用被不断弱化,很多民间歌手都改行去做别的营生,不再以唱歌为业。传承和演唱一些历史久远的民歌歌手越来越少。
曾经有人担忧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会像罗布泊的水一样有朝一日完全干涸。吐地·尼亚孜调入尉犁县文化馆工作的时候二十出头,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的他开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开始收集、整理传统的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同时又进行一些新民歌的创作。2005年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他已经成为尉犁县知名的歌手,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也走出巴州,成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吐地·尼亚孜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罗布淖尔民歌更进一步,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
“我要让更多人闻到沙漠玫瑰的芬芳”
在吐地·尼亚孜的印象里,2013年尉犁县胡杨歌舞团在乌鲁木齐的一场演出对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有着巨大的意义。那一次的演出,演员阵容强大,由来自尉犁县胡杨歌舞文工团的28名演员和新疆艺术剧院民族乐团的70余名演员组成。演出共分三个乐章,14首歌曲。第一乐章是远古之韵,由《请到罗布淖尔来做客》《穿过牛角的夕阳》等歌曲组成;第二乐章是爱情故事,由《我的红玫瑰》《梳妆你的长发》等歌曲组成;第三乐章是辉煌的未来,由《做饭舞曲》《两村对歌》等歌曲组成。可以说,这场演出让更多的人全方位地了解了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它的巨大魅力也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
自此,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也成为巴州的一个重点宣传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如今吐地·尼亚孜身边已经有不少弟子在跟着他学习民歌表演。
“2018年,我当上了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后,我和同事就聚集在一起更广泛地挖掘民歌的作曲还有旋律,把它们重新编成歌曲。对于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国家给了很多支持,现在我们不需要担心这朵鲜艳的沙漠玫瑰会凋零了。”吐地·尼亚孜说。
2021年,他作为巴州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参加了当年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去年参加了非遗展,我跟很多同行都作了交流,学到了很多东西,对我们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我希望自己能创作出更多的歌,讲更多的尉犁故事和新疆故事。一年来,我们仍然在不断挖掘、整理和创新更多的罗布淖尔维吾尔族民歌,我一定会让更多的人闻到这朵娇艳的沙漠玫瑰散发出的芬芳。”吐地·尼亚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