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物馆二期推出的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展(记者陈彦仿 实习记者赵莉摄)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 实习记者赵莉)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文博爱好者们期待已久的新疆博物馆二期正式对公众开放。
走进新疆博物馆二期,新疆博物馆全新推出的“中央王朝统辖治理新疆主题系列展览”——《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展示了从先秦到清代各个时期的1570件/组精品文物,其中有近500件属于首次参展。
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介绍,二期开放使得许多精品文物首次走出库房,走入观众视野。这些文物系统阐明了历代中央政权治理和对新疆的管辖,是准确解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的珍贵实证,也是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的科学例证,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
观展需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
□继续阅读
文物发声,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 ——12件重点文物抢先看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 实习记者赵莉)从先秦到明清,在新疆博物馆二期展出的文物,无一不在展示新疆璀璨的历史文化,展现多元一体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新疆博物馆整理出了12件重点文物,邀您先睹为快——
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陶器
●陶器(一组)
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出土
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是天山北路墓地为代表的遗存。
这些陶器大多为手制夹砂彩陶,彩陶表面有黑色陶衣,纹饰以黑色矿料绘制而成。据彩陶等因素分析,其文化来源与甘肃西部的马厂晚期遗存,以及四坝文化有直接的承继关系。
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的凤鸟纹刺绣(记者陈彦仿 实习记者赵莉摄)
●凤鸟纹刺绣
托克逊县阿拉沟墓葬出土
凤鸟纹刺绣作为新疆地区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丝绣作品,充分印证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新疆与中原地区就已经有了密切的联系,中原文化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件绣品上的凤鸟纹与长沙楚墓出土的凤鸟纹饰相似,表明轻薄柔软的丝绸是古丝路上的重要商品。
汉代
汉代八龙纹金带扣
●八龙纹金带扣
焉耆县金疙瘩遗址出土
八龙纹金带扣为馆藏一级文物。八龙纹金带扣应是汉朝封赏赠赐给西域城郭王公贵族的礼物,体现了汉代中央皇权对西域的统治权威,是“新疆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真相的实物明证。
汉代裴岑纪功碑
●裴岑纪功碑
哈密地区巴里坤出土
原碑高139厘米、宽61厘米,已残断。原有文字6行,每行10字。碑文记载了东汉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诛灭北匈奴呼衍王部的战役。
碑文可补史籍的缺失,诚足可贵。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军平定伊犁,此碑拓传出,遂显于世。
魏晋南北朝
●《西凉建初四年秀才对策文》
十六国时期,吐鲁番市哈拉和卓墓地出土
文书现存70行,均为楷书,为写本残卷。内容是关于西凉建初四年三个秀才的对策,主持策试的主考官是西凉王李暠。
策试涉及《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史学典籍,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吐鲁番注重经史的传统。
该文书揭示了秀才策试制度的程序、公文体式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关于察举制度的实物资料,对研究西凉李暠统治时期策试制度、政治思想有重要意义。
唐代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益谦、薛光泚、康大之请过所案卷》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益谦、薛光泚、康大之请过所案卷》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葬出土
文书记载了西州都督府户曹经办的三件请过所事宜。第一件事是:唐益谦的叔父——前西州都督府长史唐循忠及其家人前往福州(今福建福州市);第二件事是:薛光泚前往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第三件事是:康大之前往轮台(今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征债。
唐代波斯银币
●波斯银币
乌恰县发现
新疆出土的波斯银币表明波斯萨珊王朝与我国之间的贸易交往非常频繁。
这组钱币均为波斯萨珊王朝库思老二世在位期间铸造并发行的货币。库思老二世为萨珊王朝第23代国王,于公元590-628年在位。中国的丝绸和其他货物,沿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西运的同时,波斯等国家也输入大量货品到中国,除玻璃器、香料、宝石、银器、毛织物等,还有一定数量的波斯银币。
元代
元代黄色绢面织金锦边袄子(记者陈彦仿 实习记者赵莉摄)
●黄色绢面织金锦边袄子
乌鲁木齐市盐湖墓葬出土
通长124厘米,袖长(从袖口迄中缝)94厘米,腰围88厘米。其形制可实证《元史·舆服志》记载,祆子袖口、领、肩部和下摆襟边等处均有织金锦做成的边饰。织金锦有片金和撚金两种。
元代菊瓣纹龙泉瓷盘
●菊瓣纹龙泉瓷盘
霍城县阿力麻里故城出土
瓷盘口径33.5厘米,高7.6厘米,底径18厘米。龙泉窑瓷器多为古代民间实用器皿,其来自于浙江龙泉地区。而发掘地点为新疆霍城县阿力麻里故城。在元代,这里是新疆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着非常繁荣的景象。龙泉窑瓷器能够远销4000多公里以外的新疆,并且保存完好,说明新疆地区的瓷器是沿着丝绸之路运输而来。这说明元朝又一次实现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社会秩序稳定,统治者对贸易交流的推崇,以及强悍的军事力量,为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清代
●《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
现立于昭苏县格登山
《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又名平定准噶尔勒铭碑或格登山碑。青砂质,分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额镌刻双龙戏珠图案,碑阳额题汉文“皇清”二字,碑文为满汉合璧。碑阴额题汉文“万古”二字,碑文为蒙、藏合璧,以汉字计共240字。
碑文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平定准噶尔的格登山战役而亲撰的四言碑文诗,主要记载了格登山战役的概况,赞颂了参战勇士的英雄精神,对于巩固清朝的国防,维护我国西北边疆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
保存在河北省承德市普宁寺内
《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在北京东城区国子监《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阴面也有相关记载。碑文为四面刻字,汉、满、蒙、藏文各一面。乾隆帝于1755年5月亲撰并正书,汉、满文额篆书。
●《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保存在河北省承德市普宁寺内
《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在北京东城区国子监《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阴面也有相关记载。碑文为四面刻字,汉、满、蒙、藏文各一面。乾隆帝于1758年7月亲撰并正书,汉、满文额篆书。
展馆里的以上三件文物属于复刻件,新疆博物馆采用3D扫描玻璃钢翻模技术进行复刻。
本文图除署名外均由新疆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