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新疆地州 > 正文

新疆公布2021年文物考古成果 通天洞遗址发掘填补新疆旧石器时代考古空白

核心提示: 1月19日,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公布,通报了2021年通天洞遗址、呼斯塔遗址、库尔勒玉孜干遗址等15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18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的发现成果。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 张雨欣)1月19日,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公布,通报了2021年通天洞遗址、呼斯塔遗址、库尔勒玉孜干遗址等15项主动性考古发掘和18项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发掘项目的发现成果。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建军团队在通天洞遗址的二号洞外连续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细石器,为了解新疆境内距今8900年至13000年甚至更早的细石器技术传播使用以及新疆境内细石器年代框架提供了重要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教授魏坚说,通天洞遗址2021年阶段的考古发现,填补了新疆旧石器考古的空白,为了解新疆地区4.5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增添了重要的实证,同时也为新疆旧石器考古增加了更丰富的资料。

通天洞遗址位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北一处花岗岩洞穴中。2018年,通天洞遗址入选“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经持续开展六年的考古工作,每年都有令人惊喜的重要发现。

2021年,遗址发掘面积36平方米,遗址中出土了5200多年前的小麦和约5000年前的黍(黄米),小麦来自西亚,黍来自中国华北。新疆最早的黍作物的发现,将早期农作物传播及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视野,扩展到河西走廊以北的更加广阔的地域,充分说明这里在四五千年前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于认识北方早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同时公布的文物考古成果还包括达勒特古城、汗诺依古城、北庭故城、卓尔库特古城、唐朝墩古城、西旁景教遗址、乌什吐尔古城、玉孜干古城、呼斯塔遗址和吉仁台沟口遗址2021年考古取得的收获。

202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等相关科研院所,深入阐释文化遗产,在新疆境内人类文化起源、史前考古文化谱系、汉唐西域军政设置、丝绸之路考古、多元宗教文化等重点课题多个领域均取得重要收获,并会同环境、动植物、生物、冶金等多个领域专家,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三十余项。

□继续阅读

打开历史大门 跨越时空对话

在2021年新疆实施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中,史前时期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4项,分别为:通天洞遗址、吉仁台沟口遗址、呼斯塔遗址和阿克塔拉遗址,前三者为连续性项目,后者为新实施项目。历史时期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11项,主要是对城址、烽燧和宗教相关遗址的发掘。除西旁景教遗址为新实施项目外,其余均为连续实施项目。累计发掘墓葬400余座、清理遗址4400平方米,出土文物千余件(组)。

360截图20220120101921732

达勒特古城全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侯知军供图)

QQ图片20220120103845

汗诺依古城出土的玻璃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艾力江供图)

360截图20220120105410633

通天洞遗址出土细石核(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建军供图)

360截图20220120105428347

呼斯塔遗址全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鹏供图)

呼斯塔遗址——讲述聚落的兴衰

“新疆史前考古区系类型和聚落形态研究”中,呼斯塔遗址与吉仁台沟口遗址的进一步发掘,使得博尔塔拉河流域与伊犁河流域考古谱系和聚落研究逐步清晰。

呼斯塔遗址位于温泉县查干屯格乡北部、阿拉套山前的呼斯塔草原。

2021年,通过对遗址核心区的发掘,明确院落门道的建造方式和结构,在西城墙西侧发现疑似引水渠;对遗址附近墓葬的发掘表明,墓葬和遗址的年代大体相同。

通过对遗址和墓葬分布区域的分析判断,遗址和墓葬分属遗址群的不同功能分区。

呼斯塔遗址核心区主体遗存与安德罗诺沃文化晚期阶段遗存面貌相似,年代在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400年,是一处保存完整、面积巨大,并且有相应墓地在内的青铜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在欧亚草原属首次发现。

卓尔库特古城——汉晋时期高等级城址

“两汉西域都护府军政建置体系考古与研究”中,2021年轮台县卓尔库特古城考古发现,高台城址西墙下的殉葬坑与中亚地区同期城址类似,在新疆古代城址中首次发现。

古城位于轮台县东南约24公里的荒漠中。城址内城城墙东部营建高台城址,形成内、外、高台的三重城结构。

2021年主要是对高台进行发掘,以确定高台城址的结构布局、营建方式。清理出墙体、棚架遗迹、灰坑、殉葬坑等遗迹,出土陶器、铜器、铁器、骨器和动物骨骼。

基本明确高台城址的营建年代晚于内城城墙,高台城址墙体经多次修葺、补筑,可分为西汉、东汉、魏晋三期。

库车乌什吐尔古城遗址——始建年代或可提早至西汉

“唐安西大都护府军政建置体系考古与研究”中,库车乌什吐尔古城遗址位于库车市玉奇吾斯塘乡西5公里,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东岸的绿洲台地上,这里发现了玉人、五铢钱等重要遗物,或可将遗址的始建年代提早至西汉。

2021年发掘区位于遗址北部,共发掘600平方米。清理出灰坑、房屋、排房、灶坑、排水管道等遗迹,出土陶片、陶纺轮、建筑废弃物、金戒指、青铜小佛像、玻璃残件、骨头、刻花陶盏和玉石器等遗物。遗址的防御性特点强,初步判断它可能是唐代东柘厥关的遗址。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讲述唐代边塞军事生活

“新疆境内长城资源考古调查发掘与综合研究”中,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尉犁县东南90公里的荒漠无人区。

2021年,遗址中新发现灰堆、水塘遗迹各1处,还有土埂、踏步和木栅栏等遗迹。出土铜扣、木简、木扣、木橛等遗物50余件(组),文书中新发现“北庭”“铁门关”“南路游弈”等字样。这些发现系统地揭露了烽燧遗址全貌。烽燧中出土唐代文书创国内数量之最,诸多内容均为首次发现,千余件文书再现了唐代边塞军事生活。填补了唐代焉耆镇军镇防御体系历史文献空白,实证了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和治理。

经出土文献的考证和测年数据的综合分析,“沙堆烽”的使用年代为公元700年前后。

达勒特古城——新疆乃至中亚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历史文化遗迹

“宋元明清军政建置体系考古研究”中,博乐市达勒特古城遗址填补了唐以后历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管辖的证明。

遗址位于博乐市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地处天山西段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博尔塔拉河与大河沿子河古河道交汇处的黄土台地上。2021年最新成果显示,初步判断外城南门为宽5米、进深25米的单门道,有3次改建的过程。外城应是封闭的城圈,且有等距离马面分布。城内道路的发现推动了城址内布局的研究。出土的大量钱币、陶瓷器、金属器等遗物,对建立宋元时期典型遗物的年代标尺具有重要作用。

    法律声明:新疆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服务大众,并不代表新疆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务必在相关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详细]
责任编辑:裴嘉雨
0
 热评话题
点此进入胡杨林社区发表评论
 华龙网  深圳新闻网   新疆网  厦门网  青岛新闻网  泉州网   大连天健网  杭州网  中国宁波网  温州网  大洋网  桂林生活网  星辰在线  扬州网  胶东在线  西安新闻网  昆明信息港  中国兰州网   银川新闻网  哈尔滨新闻网  红星新闻网  海口网  长江网  伊犁新闻网  北方网  青海新闻网  金羊网  福州新闻网  洛阳网  舜网  丝绸之路在线  合肥在线  太原新闻网  宝鸡新闻网  广安在线  名城苏州网   中国张掖网  大华网  遂宁新闻网  舟山网  湛江新闻网  中原网   开封网   张家口新闻网  长城网  广安新闻网  大足网  中国徐州网  深圳市企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