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江斌伟 郭军鸽 牟敏 宋建华 王磊)秋风送爽。阡陌交错的田野,笔直宽敞的马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下……今年,自治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评选工作中,乌鲁木齐有9个村庄成功入选。
今年9月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近几日,记者分赴红雁湖村、天山村、联合村等几座美丽乡村探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乌鲁木齐以“美丽乡村”为代表的各个村落,正在积极打造文明村落建设,不断迈开新步伐,发生新变化,彰显出独具风貌的乡村文化与人文气象,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到文明村落建设带来的实惠幸福。
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
道路两旁是新换的路灯,白墙灰瓦是新落成的院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级文体活动中心设施齐全,一条条水泥路通向村民家门口……9月17日,记者来到米东区红雁湖村,远观村落宛若一幅画。作为米东区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村,红雁湖村利用紧邻猛进水库的地理位置优势、常住居民百余户的“船小好调头”的村情优势,近年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红雁湖村委会主任马刚说,受益于国家政策,目前村上正开展天然气入户工程。“今后生活更方便了。”
去年6月份开始,村里争取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启动道路修建工程、全村新建110盏路灯、院墙统一改造为白墙灰瓦外观、开建下水工程终端直接连到污水处理厂,整村全面提升。
“以前环境和现在没办法比,咱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样。”村民张全录说。此前,他和妻子在外打工,如今回村创业。
扮靓村庄的场景在其他村落也是进行时。9月17日一大早,高新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联合村村民赖仕艳就拿着大扫帚出门,作为志愿者参加村里的爱国卫生运动。
“每周都有,不用村里组织,大家自觉参与。”赖仕艳说话间,已加入志愿者队伍清扫路面。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环境好了,乡村美了,乡风纯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幸福感、获得感也在与日俱增。除了生态环境的变化,村里通过体育赛事激发乡村文明动力,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联合村党总支书记李凤贤说,现在村里打牌的人少了,打篮球的人多了,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李凤贤还说:“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用农民喜闻乐见的相声等形式,发扬好传统,传播正能量,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近日,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红雁湖村,村民们乐享宜居生活。(记者宋建华摄)
打造新样板建设新农村
道路两旁绿意盎然,景色旖旎。18日中午,高新区(新市区)六十户乡六十户村三组村民王桂花回家后,先给院落门口的几株月季浇浇水,又顺手清理了一下小花园的枯叶。
“家家做好庭院卫生,把庭院打造成小田园,这样才能吸引游客。”王桂花说。
今年以来,六十户村积极引导村民对门前院落进行美化,在三组80户村民家中开展试点工作,从美化、亮化、净化等多方面进行门前“微田园”建设,发展休闲旅游,不断提升六十户村“颜值”。
六十户村党支部书记初振波说,在不断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村里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等,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农业体系,让“样板村”在全市范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同样,这两天米东区天山村村委会主任张伟花正忙着带人开展天然气入户和下水管网的改造工作,为“样板村”锦上添花。
“日子更有盼头了。”张伟花说,天山村借助人居环境整治契机,大力建设美丽乡村,还引进两个投资近两亿元的乡村农业生态项目。
天山村近年来积极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先后建设富民安居房144栋,其中85栋为二层别墅。新居点按照生活区、种植区及养殖区“三区分离”标准改造,如今,全村206户居民的水电路全部齐全,徽派风格的建筑独具特色。
37岁的村民马文武借势回村,开起一家民宿。谈起未来的日子,马文武说:“村上越变越美,靠这青山绿水吸引游客,成为生财之道,一定会带来‘真金白银’。”
农家乐旅游渐成规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美丽乡村让村子名气大增,生意兴隆的一个个农家乐,更是带火了乡村经济。
每当临近周末,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赵家大院里,老板赵泽忠就忙着接听游客打来的订餐电话。
这是一栋3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农家乐,沐浴暖阳,面朝南山,院门前精致的花圃为此处平添几分浪漫。
“周末预约客人多,得先做好准备。”赵泽忠说。
在大庙村像赵家大院这样的农家乐统一坐落在经营区,共建有240套。依托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村里打造各有“绝活”的精品农家乐,带动村民增收。
水西沟镇副镇长、大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天乐说,经营和居住分开的“大庙模式”,让村民既能享受水电暖气齐全的现代化居住条件,又有新增收平台。
“经营农家乐和民宿,发展果蔬花卉采摘等,目前,全村有70%以上的村民受益于旅游业发展。”张天乐说。
在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老马生态园农家乐,村民马学兵为客人上菜。(资料图片)
“观光农业”带火旅游产业
位于水磨沟区的石人子沟村,围绕“观光农业”,打造观光、采摘、开心农场、游玩、亲子、美食等特色产业,逐步带火乡村游,“美丽乡村”步伐向前更为稳健。
2006年,石人子沟村六队村民董桂芳开了家“榆树林休闲度假村”,当时只有两个毡房,,十多年过去了,现已发展成占地88亩地的农家乐,,包厢、、大厅、、特色毡房一应俱全,,颇具规模。
石人子沟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其中农家乐发展较快,目前共有农家乐67家。
村里发展乡村旅游,让村里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上钱。董桂芳说:“以前自己种点菜,收成好不好看天吃饭,现在大家忙着开农家乐赚钱,村里找不到闲人。”
“依靠农家乐,村民们还可以销售鸡鸭、玉米和蔬菜,增加收入。”石人子沟村党总支书记杜云刚说,依托旅游产业,实现全民参与,转变农民单一增收模式,推动石人子沟村传统农业向现代旅游观光农业发展。
乌鲁木齐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李香润说,近年来,乌鲁木齐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村庄建设、乡村产业、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乡风民俗等优势,发掘居住环境与人文相结合的新形式、提升人居环境整体水平的新农村等,全市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从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到“内涵美””的美丽蝶变,成为“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游客在石人子沟景区百合田园里拍照游玩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