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 王媛媛)夜色渐浓,华灯初上。
走进大巴扎步行街,米黄色砖砌成的建筑外墙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元素。老人们弹着冬不拉、热瓦普;女人们笑眯眯地绣着服饰;孩子们在巷道里玩耍嬉闹;游客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来自天山南北的小吃……
“不到二道桥,就不算到过乌鲁木齐。”始于1881年的二道桥市场,经过140年的发展,已从昔日的马路市场演变成乌鲁木齐旅游贸易黄金商圈。
作为老城特色更新的城市地标,二道桥片区将大巴扎步行街的升级改造与二道桥商圈有机融合,打造了城市文化旅游地标,加快了乌鲁木齐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步伐。
在大巴扎步行街,游客和舞者互动。(资料图片)
一张旅游的金名片
老城区,留存着久远的城市记忆,也承受着时光的磨砺。
“乌鲁木齐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好啊,朋友你和我走一走,走一走瞧一瞧,乌鲁木齐有个二道桥,二道桥子二道桥,来过的人们都说好……”
在大巴扎步行街,来自湖南的王倩一边听着摊主播放的音乐《二道桥子》,一边拿小勺吃着蜂蜜味的烤蛋。
她面前的桌上,是用鹌鹑蛋、鸡蛋、鸭蛋、鹅蛋一层层垒成的“蛋塔”。
王倩说:“步行街非常有特色,建筑漂亮、东西也好吃,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乌鲁木齐的二道桥在历史上是解放路和天池路交会处的一座跨越防洪渠的木桥。之所以称为二道桥,是因为当年在南梢门子外还有一座木质桥,大小与二道桥相仿,叫头道桥。
二道桥市场在上世纪初就已逐步形成商业一条街。
1982年,东西长330米、建筑面积6756平方米的二道桥市场落成,新疆特色产品从这里走向内地、远销世界。
1999年,乌鲁木齐对二道桥片区进行改造。
2002年,总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的新二道桥市场建成。
2003年,与二道桥市场一路相隔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建成,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从那时起,以二道桥市场、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等为代表的二道桥商圈形成。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
2017年,二道桥片区老城区的改造提升作为乌鲁木齐市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的示范性和标杆性工程启动。
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既让乌鲁木齐老城区整体品质与发展活力逐步提升,宜居环境逐步形成,也打造了一张“一街走遍新疆,一日畅游今昔”的乌鲁木齐旅游金名片。
一条老城更新的探索之路
“但愿今生今世在此长留,用心拥抱你,我的美丽新疆……”在大巴扎步行街上,商户阿不都拉·艾合买提的干果店里飘出动感的旋律。
阿不都拉·艾合买提说,他家住在二道桥片区,改造提升后,生活环境好了,这里越来越靓丽、越宜居,他也在家门口找到了挣钱的营生。
大巴扎步行街根据规划定位完善了商业业态,既展示新疆“非遗”项目、文创文旅作品、特色产品、时尚餐饮及特色美食等,还融入“大美新疆”人文内涵,打造了集美食城、民俗文创孵化基地与现代科技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
作为老城特色更新的城市地标,二道桥如今不断提升着城市的吸引力,真正让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以地域特色、现代特色、宜居特色,吸引了更多的游客走进、了解乌鲁木齐这座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从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房,再到谋划一座城,乌鲁木齐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脉络——重视文化传承,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留住记忆”“记住乡愁”。
正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乌鲁木齐这座城市已形成独特风貌,也在岁月中沉淀个性化的城市气质。
一份城市治理的满意答卷
光华路居民赵宝贵说:“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既改善了居住条件,又让小区品质提升了、房屋也增值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去年,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工程受益者单昇搬进了天山区阳光悦居小区。距离小区四五十米的位置就是单昇以前的居住地。
“跃进街30号院,以前大家都叫‘单家大院’。搬家前,我们一大家子老老小小全在那住。”单昇说。
曾经脏乱、潮湿的棚户区让单昇记忆深刻,得知跃进街桥西片区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单昇和家人毫不犹豫与政府签订了协议:“党和政府为咱老百姓办实事,我们一定要支持,所以我们家是第一批签订协议的。”
2017年,乌鲁木齐启动实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难度最高、情况最复杂的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工程。在老城区改造过程中,在推进城市修补、完善城市功能、下大力气解决居民小区卫生脏乱差、道路不平整、电线电缆杂乱等问题的基础上,为各族群众营造更加干净整洁宜居的生活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形成相互来往、邻里守望的友好关系。
从“忧居”到“有居”再到“宜居”的变迁,重塑社区生态的同时,也重新塑造邻里关系。以社区共享空间为媒介,新的情感纽带在频繁的交往活动中,变得日益清晰并且坚韧起来。
修复城市环境,强化产业导入,激发活力,挖掘经济发展全新增长点……乌鲁木齐在城市更新中带动城市空间、城市功能和城市质量的提升,实现了从“形之变”到“民之便”,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之变。
市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建说,“十四五”时期,将继续紧贴民生推动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老城区(棚户区)提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漫步于大街小巷,乌鲁木齐这座城市的细节越来越饱满,格局越来越开阔,服务越来越便捷……正是这些变化,汇聚成了这座城市的新气象,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数读奋进中的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