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许爱云)家有上学的孩子,背后大多会有一个焦虑的妈。小到课外班怎么选,大到今后上一个什么样的中学或者大学,这些问题都让老母亲操碎了心。
上岸是流行于家长群的一个升学暗语,代表孩子冲刺重点学校成功。
本书作者安柏,曾经只专注于事业,在孩子小学四年级时才突然意识到时间和形势的紧迫,开始全力投入孩子的升学备战,她把多年的职场经验全部用于教育,两年后成功上岸。
她的亲身经历折射出当下家长普遍的教育焦虑:
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
择校择的是什么?公立学校好还是私立学校好?
好学校喜欢什么样的孩子?是毫不犹豫地投入激烈竞争还是保持淡定心态佛系育儿?
在众说纷纭的观念中,父母如何理性抉择,又如何维系健康的亲子关系?
本书试图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上岸》选取了北京海淀和杭州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类型作为描写的切入点,既有生动的故事,又同时涵盖了家长们最关心的各种升学与教育中的选择问题。
作为海淀小升初和杭州幼升小的亲历者,安柏发现,对于“别人家”孩子,对于重点校升学,其实家长大多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一部分,没看到的部分才是关键的拼图。在分享自己故事的同时,她也会带着你去寻找这些关键拼图,更明白、更从容地规划孩子的教育之路。
作者安柏说:
“我是一个北大的硕士、世界500 强的经理、孩子在六小强就读的海淀妈妈,是中国‘教育军备竞赛’的亲历者,同时也是一个观察者。我发现,对于别人家的孩子,家长大多只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一部分,没看到的部分才是关键的拼图。”在分享自己故事的同时,我也会带着你去寻找这些关键拼图,更明白、更从容地规划孩子的教育之路。将来,孩子和孩子的差距,不再是民办校和公立校的差距,也不是学校和学校的差距,而主要是家庭和家庭的差距。
即使择校变得更加不确定,我们也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因为,教育不只发生在学校,更是发生在家庭,还发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我们也不要被别人家的“牛娃”打乱阵脚,而是从中借鉴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是:科学养育,让孩子焕发生命力,增加未来的选择权,活得更从容、更幸福。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资源,而是主动获取资源的能力,这个时代缺的也不是机遇,而是迎机遇而上的素质。
或许,这是不容易的2020年,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