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驻甘沟乡小渠子村工作队给村民送生活用品。(记者郭军鸽通讯员王靖摄)
水磨沟区会展社区工作人员杨洁正通过微信视频聊天,对居家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记者王磊摄)
新疆网讯(记者 郭军鸽 牟敏 王磊)连日来,乌鲁木齐各社区(村)通过开展“每天一个暖心电话”“定期一次生活慰问”“每天一趟垃圾回收”的“三个一”暖心行动,为各族群众送去温暖,也在基层形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
每天一个暖心电话
安排专人每天打电话询问居家人员身体、生活情况,及时了解需求,在精神上进行鼓励支持
“ 家里都好吧? 还需要啥?孩子情绪咋样……”一大早,天山区团结路片区瓷厂社区居民马文花就接到社区党委书记贾玲的电话。
马文花因女儿放寒假从外地回来,一家三口于1月24日起居家不外出。社区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打一个电话,询问一家的身体、生活情况等。
“每天会和我们打电话、发微信、视频聊天,舒解我们的情绪。”马文花说,社区细致入微的关心关爱,让一家人宽心又暖心。
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记事本,这是水磨沟区疫情防控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市第19中学教师王丽的日常工作装备。
王丽所在的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是由水磨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该区教育局成立的。8名具有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中小学教师,免费为市民提供心理健康咨询。
定期一次生活慰问
根据居家人员需求,由社区(村)、“访惠聚”工作队统一采购物资,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将物资配送到家中
2月5日中午,高新区(新市区)百园路片区唐山路社区工作人员杨钦苓戴上口罩,穿好防护服,提着蔬菜水果和纸巾等敲响了居家人员魏宪生家的门。
“小杨你下次放门口就走,我会自己取。”84岁的魏宪生戴好口罩打开门说道。
杨钦苓一边给魏宪生家门口的地面喷洒消毒液,一边说:“叔叔和阿姨年纪大了,每天来看到你们才放心。”
在乌鲁木齐县甘沟乡小渠子村,乌鲁木齐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驻小渠子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通过电话及微信,了解居家人员需求,定期将所需物资配送到家中。
4日一大早,听到敲门声的小渠子村村民阿斯哈尔·再努拉,打开门就见到了提着两大包蔬菜和生活用品的工作队副队长唐超。
“给你送点生活用品,有什么事儿或者有啥需要的就给我打电话。”唐超说。
看着眼前这些定期就会送到家的物品,阿斯哈尔·再努拉说:“居家不外出,温暖和爱也一直在身边。”
每天一趟垃圾回收
对居家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专人上门收集、统一储存、妥善处置
敲响房门,放下居民马晓斌所需的生活用品后,经开区(头屯河区)科技园社区包户干部邵红军带走了门口已经分好类并封口的垃圾。
“我们会提醒居家人员,在垃圾装袋前喷洒消毒液,封口后放在门口,统一收取并放入专门的垃圾箱里运走。”邵红军说。
在沙依巴克区友好南片区明园有色社区所辖的各个小区,居家人员生活垃圾由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上门回收,进行消毒、封存,统一运至指定垃圾回收点,再由专人专车定时定点拉运。
明园有色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华说,处理好居家人员生活垃圾的同时,社区也引导居民规范投放,鼓励大家将废弃口罩消毒,进行简易破损后,投放至专用垃圾桶。
“我们没想到的,社区为我们考虑到了,非常感谢!相信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居民罗云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