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刘倩是在北京上大学的学生,去年6月,回到乌鲁木齐实习,正赶上第一批“文惠卡”发放,她开心坏了,排队去领卡。拿到“文惠卡”后她看了很多喜欢的剧:《8090》《因味爱,所以爱》《锁麟囊》《铡美案》……还带小侄女看了《魔幻森林》,相声巴扎也去了好几次。
日渐丰富的文化生活让刘倩给乌鲁木齐点了个大大的赞,“政府补贴后票价低了,剧的质量也不错,上座率非常高。我觉得对于精神文化食粮,乌鲁木齐市民需求量相当大。”
提及家乡乌鲁木齐的文化演出,刘倩说:“在以前,那是稀缺资源。”可就在去年一年,乌鲁木齐的惠民演出就达到300余场,刘倩拿着一张“文惠卡”,看了好几部舞台剧。刘倩说,她没想到家乡的歌舞、话剧、儿童剧发展得这么快。
说到文化演出,新疆曾经一直是匮乏的。直到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倩才有机会欣赏艺术剧,“大学前三年,我攒钱看了好多剧,比如国家大剧院的《哈姆雷特》《天鹅湖》,虽然票价不菲,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北京大学里还经常有公益演出,我就跑过去看。其实从小到大,我一看到电视上有话剧节目,就很喜欢,但咱们这却很少见。”刘倩说,她希望在家门口看到更多、更优秀的话剧、歌剧。
李凯文是刘倩的大学同学,家也在乌鲁木齐。喜欢相声的李凯文说,用“文惠卡”购票8折很划算。他说,相声在北京很火,可在新疆就火不起来,不是大家不需要,而是因为质量和人气上不去。去年一年,明显感到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特别快,相声不管是上座率还是质量,都有了提高。
记者了解到,去年,乌鲁木齐文化惠民工作发行了1万张“文惠卡”,举办惠民演出3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1.1万场。
今年,“文惠卡”将增发发行数量,乌鲁木齐还将规划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不断完善文化体育设施,推进文化中心“六馆”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京剧团新剧场等项目建设,预计全年举办惠民演出300场。
刘倩和李凯文听说南山实景剧正在筹备中,非常期待。刘倩开心地说:“我在桂林看过实景剧《印象·刘三姐》,非常震撼,没想到我的家乡也要有实景剧了,这太让人兴奋了。首映时我一定要去。我还会宣传给内地的同学,让他们也能看到我家乡的美。”